透过精神的视角:伊斯兰艺术中的盖德尔夜

透过精神的视角:伊斯兰艺术中的盖德尔夜

Selena Mattei | 2024年4月8日 24分钟阅读 0 评论
 

盖德尔之夜,又称力量之夜,是深深植根于伊斯兰教的精神活动,穆斯林世界以极大的崇敬来纪念这一天。这一神圣之夜标志着《古兰经》被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激发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反映了伊斯兰社区的文化多样性……


简要介绍盖德尔节

盖德尔夜,又称权力之夜或命运之夜,在伊斯兰教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为了纪念天使吉卜利勒(加百列)向先知穆罕默德启示《古兰经》第一节经文的那个夜晚,标志着神圣交流的开始,而这种交流将继续塑造伊斯兰教信仰。穆斯林认为盖德尔夜在斋月的最后十个夜晚,尤其强调奇数夜。《古兰经》将这一夜描述为“胜过一千个月”,突出了其深刻的精神意义。这是穆斯林祈祷、诵读《古兰经》和反思,寻求真主的宽恕、怜悯和祝福的时刻。盖德尔夜的具体日期没有具体说明,鼓励穆斯林在斋月的最后几天增加礼拜,以期见证这个受祝福的夜晚。

不同伊斯兰社区的盖德尔斋戒

在中东,人们在灯火辉煌的清真寺里举行集体祈祷、学术讲座、诵读《古兰经》,以及家人聚在一起享用特别的晚餐来庆祝盖德尔夜。在南亚,盖德尔夜是充满活力的信仰表达时刻,人们在家中和清真寺里点亮灯火和蜡烛,长时间进行泰拉维哈祈祷,并进行强调宽恕和仁慈的慈善活动。东南亚在精神仪式中加入了文化庆典,包括游行和讲述先知穆罕默德的故事,以促进信仰与历史的联系。

在西方国家,盖德尔夜为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和社区服务提供了机会,清真寺欢迎非穆斯林参与仪式,穆斯林则参与善举。无论在哪个地区,盖德尔夜都是伊斯兰教的团结力量,促进精神成长、自我反省和重新信奉教义。盖德尔夜的文化和精神庆祝活动凸显了伊斯兰世界多元而团结的信仰,所有人都在寻求神的恩惠和指引。

历史背景和意义

盖德尔节是伊斯兰教中纪念《古兰经》降示的重要节日,其庆祝活动不仅包含仪式和祈祷,还包含艺术表达。其中包括受人尊敬的书法艺术,展示《古兰经》经文以激发反思;清真寺的建筑设计促进精神崇拜和社区聚会;以及照明艺术,用光和色彩美化手稿和空间,象征着神的指引。这些艺术元素将夜晚变成了一种深刻的精神体验,将崇拜与信仰之美的庆祝融为一体。因此,盖德尔节的艺术不仅是为了享受,也是与神圣的深度接触,突出了夜晚的意义,增强了对这一具有精神意义的场合的纪念。

跨文化艺术表达

盖德尔夜,即力量之夜,是伊斯兰教中备受尊崇的节日,世界各地都会以艺术形式来庆祝,反映出穆斯林社区的文化多样性。在中东,装饰有复杂图案和书法的彩绘古兰经手抄本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那些突出盖德尔夜的。南亚传统用纺织艺术和微型绘画来丰富夜晚,这些绘画描绘了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和夜晚的意义。非洲伊斯兰艺术通过瓷砖和社区艺术项目做出了贡献,改善了公共空间并促进了团结。在东南亚,蜡染和木雕装饰着清真寺和社区中心,通过伊斯兰书法和图案讲述了盖德尔夜的故事。伊斯兰世界的这些多样化艺术表现形式不仅纪念盖德尔夜,还庆祝了穆斯林社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说明了信仰与艺术之间的深厚联系。

书法的意义

书法是一门优美的书写艺术,在伊斯兰艺术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是神与人之间的桥梁。这种艺术形式深深植根于伊斯兰传统,源于人们希望以视觉形式体现《古兰经》文字的美感和完美性。特别是在盖德尔夜的背景下,书法超越了其审美价值,成为一种纪念《古兰经》向先知穆罕默德启示之夜的方式。正是在这个充满力量的夜晚,书面文字与神圣信息之间的深刻联系得到了最生动的庆祝。

盖德尔节期间书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代表着一种虔诚的行为,一种视觉形式的崇拜,其中书法创作充满了对《古兰经》信息的冥想和反思。书法家通过他们的技巧和精神意图,努力捕捉盖德尔节的精髓,使神圣的文本易于理解和具有影响力。通过书法视觉呈现与这个神圣之夜相关的《古兰经》经文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沉思和启发的焦点,引导信徒进行祈祷和反思。

与《盖德尔篇》相关的书法艺术的一个突出例子是《盖德尔篇》(《古兰经》第 97 章)的书法描绘,其中明确提到了夜晚。这章通常以各种风格精美呈现,例如苏尔斯体、纳斯赫体或迪瓦尼体,并展示在清真寺和家中。字体的优雅和复杂性凸显了这章的重要性,以视觉方式提醒人们夜晚的力量和仁慈。

另一个例子是专门为这一场合创作的书法面板,上面刻有真主、穆罕默德的名字或“Allahu Akbar”(真主至大)和“Subhanallah”(荣耀归于真主)等短语。这些艺术品不仅因其美丽而受到赞赏,还用于装饰清真寺和祈祷场所,增强了盖德尔节的精神氛围。

彩绘书法是与斋月有关的另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其中《古兰经》的诗句用金箔、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边框装饰。这类作品价值连城,经常成为斋月期间宗教和文化展览的焦点,尤其是在盖德尔节前夕。彩绘为书法增添了神圣的光芒,象征着《古兰经》带给世界的指引和启示之光。

在创作这些盖德尔夜书法作品时,艺术家们经常会加入象征性元素,如新月、星星或几何图案,以代表宇宙秩序和创造的神圣性。这些元素与圣经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整体的视觉体验,反映了夜晚的天体和精神意义。

通过书法,穆斯林表达了对《古兰经》和盖德尔夜(庆祝圣经首次降示之夜)的崇敬。这种艺术形式体现了神圣语言的美,是信徒与《古兰经》中蕴含的信仰、指导和仁慈的深刻信息之间的桥梁。因此,书法不仅装饰了穆斯林聚集礼拜的物理空间,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凸显了艺术、信仰和神圣之间的永恒联系。

受盖德尔节启发的其他艺术

装饰

  • 清真寺灯光:世界各地的许多清真寺在斋月的最后十天都会特别亮灯,以纪念盖德尔节。灯光和灯笼的使用不仅美化了清真寺,还象征着“力量之夜”是神圣启示和光明的时刻。
  • 家居装饰:信徒们经常用灯、灯笼和刻有书法的横幅来装饰他们的家,以纪念这一时刻。这些装饰营造出一种喜庆而沉思的氛围,鼓励家人和社区聚集在一起祈祷和诵读《古兰经》。

艺术品

  • 微型画:从历史上看,伊斯兰微型画描绘了盖德尔夜空的场景,象征着天使的降临和弥漫在夜晚的和平精神。
  • 当代艺术装置:一些当代穆斯林艺术家创作了装置和视觉艺术作品,诠释了盖德尔斋戒月的主题,例如神启、和平和灵性。这些艺术作品通常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创新的方式与传统主题相结合。

公共艺术和社区项目

  • 社区壁画项目:在一些社区,艺术家和居民齐聚一堂,共同创作壁画,颂扬盖德尔斋月的和平、反思和社区主题。这些项目不仅美化了公共空间,还培养了社区团结和精神反思的意识。

这些例子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中信仰与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说明了盖德尔夜如何激发了全球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

古兰经、书法和盖德尔夜

手稿中的对开页由紫色纸张制成,右侧描绘了一棵树

帖木儿时期的《古兰经》手抄本

帖木儿时期的《古兰经》手稿,有时被称为《阿库云鲁古兰经》,是一件精美的 15 世纪宗教艺术品,写在明朝纸张上。2020 年 6 月 25 日,这份手稿在佳士得拍卖行创下了纪录,拍出了 7,016,250 英镑,是其预售估价的 12 倍多,成为当时拍卖史上最昂贵的《古兰经》手稿。手稿的特色是其 534 页,每页尺寸为 22.6 x 15.5 厘米,主要由来自明朝中国的染色金色斑点纸制成。纸张与铅白混合,使其具有与柔软丝绸相当的质感。手稿展示了一系列颜色——从粉红色和紫色到奶油色、橙色、蓝色和绿松石色——其中包括以艺术渲染自然风景、植物和鸟类为特色的页面。阿拉伯语文本以优美的纳斯赫书法风格书写,而各苏拉的标题和三十个 juz'(部分)的划分则以庄严的苏尔斯体书写。

然而,这份手稿的拍卖遭到了学术界的批评,他们认为此次拍卖削弱了其内在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意义。此外,人们对手稿的来源也心存疑虑,一些批评者指出,克里斯蒂在 1980 年代之前对手稿的历史缺乏透明度,这可能掩盖了历史上的抢劫和非法贸易。金色的灯光,尤其是右边的树,可能象征着生命之树或神圣的创造和维持的概念,这两个主题都适合在盖德尔夜期间沉思《古兰经》的启示。这个夜晚是关于神圣智慧的降临,像这本对开本这样的艺术品有助于增强精神氛围,提供视觉冥想辅助,补充对《古兰经》经文的朗诵和反思。虽然我们无法明确地将这份特定的手稿与盖德尔夜联系起来,因为没有历史记录证实其用途,但其内容的宏伟和神圣与当晚的崇敬一致。这样的手稿将成为盖德尔夜仪式的核心,古兰经成为穆斯林崇拜和虔诚的焦点。

哈利利伊斯兰艺术藏品中的对开本

蓝色古兰经

《蓝色古兰经》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 al-Muṣḥaf al-′Azraq,是一部用库法体书写的古兰经手抄本。这部手抄本的起源、创作日期和赞助人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主题,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在 9 世纪末至 10 世纪中叶制作的,可能是在突尼斯的凯鲁万或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当时是倭马亚王朝时期。它是最著名的伊斯兰书法作品之一,以在靛蓝染色的羊皮纸上使用金色字体而著称。《蓝色古兰经》以库法体书写,库法体以棱角分明和缺乏元音标记而闻名,每页 15 行,与当时古兰经的典型布局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古兰经的布局偏向宽边距和稀疏的文字。这部手抄本的字母排列独特,并将某些单词分成多行,增加了其独特性。据信,最初它由大约 600 张羊皮纸组成,羊皮纸因其精细度而入选。羊皮纸的标志性蓝色色调是通过应用从植物材料中提取的靛蓝染料而实现的,尽管现代分析方法仍无法确定其确切来源——印度靛蓝或蓝靛。

根据学者 Cheryl Porter 的研究,这种染料的使用很可能是在羊皮纸被拉伸和干燥之前完成的。文本的金色外观是金箔涂在粘合剂混合物上的结果,用黑色或棕色铁鞣酸墨水勾勒出轮廓,以锐化金箔的边缘。苏拉标题用银箔或墨水玫瑰花结标记,并伴有红色油漆细节,可能是紫胶或红花。有趣的是,一些页面的金色文字已被部分或全部剥离,这表明修改不仅仅是抄写员的修改。蓝色古兰经的确切起源难以捉摸,有理论认为它是在不同的伊斯兰哈里发或王朝统治下创作的,其创作地遍布从波斯到西班牙的广阔地理区域。一种假设认为它是在阿拔斯王朝时期在波斯制作的,而它被收录在公元 1300 年左右凯鲁万大清真寺的藏品中等证据暗示它起源于突尼斯。与卡瓦圣经颜色相似的手稿表明其可能起源于西班牙,有人猜测它可能是由伍麦叶王朝的赞助人委托并由基督教工匠制作。学者和博物馆对其分类的持续争论凸显了其起源的复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手稿的对开本被分开并散落各处,其中一些一直留在突尼斯,直到 20 世纪中叶。如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保存着大约 100 对开本,其中著名的收藏品是伊斯兰文明与艺术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近年来的拍卖会上,个别对开本拍出了高价。蓝色古兰经被誉为最重要的古兰经手稿之一,也是伊斯兰书法的巅峰之作。它试图超越拜占庭彩绘手稿的紫色羊皮纸,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尤其是在法蒂玛王朝时期。

这份手稿的美学——蓝色羊皮纸上的金色文字——呼应了穆尔太齐赖派对上帝话语神圣而神秘性的信仰,凸显了其宗教和文化重要性。《蓝色古兰经》通常与伊斯兰精神的宏伟联系在一起,可以与《古兰经》首次向先知穆罕默德启示的盖德尔之夜(Laylat al-Qadr)联系起来。这份手稿的丰富性呼应了那个夜晚的深远意义,象征着《古兰经》带给世界的神圣之光和智慧。在盖德尔之夜,穆斯林传统上会进行虔诚的祈祷、朗诵和思考《古兰经》。像这样一件精美的作品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现《古兰经》的崇高地位,还可以在这个最神圣的夜晚成为虔诚的灵感焦点,反思那些强调指导、反思和伊斯兰信仰本质的经文。

分离的对开页。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撒马尔罕库法体古兰经 Surah Al-Anbiya 第 105-110 节。

撒马尔罕库法体古兰经

撒马尔罕库法体古兰经,又称奥斯曼古兰经、撒马尔罕抄本、撒马尔罕手稿和塔什干古兰经,是一份 8 世纪或 9 世纪的古兰经手稿,以库法体书写,现位于现代伊拉克境内。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手稿后来被帖木儿运到撒马尔罕,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存放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 Hast Imam 图书馆。据说这份手稿曾为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所拥有。正字法和古文字学分析表明,这份手稿可能起源于 8 世纪或 9 世纪。放射性碳测年表明,这份手稿的年代在公元 775 年至 995 年之间,可能性为 95.4%。塔什干穆斯林宗教管理局保存的另一张对开本的年代被确定为公元 595 年至 855 年之间,可能性为 95%。

传统与学术分析 传统上,这份《古兰经》副本被认为是奥斯曼·本·阿凡下令编写的副本之一。伊斯兰传统认为,公元 651 年,即先知穆罕默德逝世 19 年后,奥斯曼召集了一个委员会来编纂一部标准化的《古兰经》文本。虽然奥斯曼将其中五份官方副本送往当时的主要伊斯兰城市,自己在麦地那保留了一份,但《撒马尔罕古兰经》不太可能是其中之一。另一份推测尚存的副本位于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托普卡帕宫手稿的年代更晚。奥斯曼统治后,据说他的继任者阿里将《奥斯曼古兰经》带到了库法(今伊拉克)。几个世纪后,帖木儿占领了这个地区,并将这份手稿作为战利品运到了撒马尔罕。另外,据说来自土耳其斯坦的苏菲派大师霍加·阿赫拉尔在治愈了罗姆统治者后,将《古兰经》作为礼物带回了撒马尔罕。这份手稿在撒马尔罕的霍加·阿赫拉尔清真寺保存了四个世纪。 经过核实的历史 1869 年,俄罗斯将军阿布拉莫夫从清真寺的阿訇手中获得了这份手稿,并将其赠送给土耳其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冯·考夫曼,后者随后将其转交给圣彼得堡的皇家图书馆(现为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这份手稿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东方学家于 1905 年出版了一本复制版,成为稀世珍品。俄罗斯东方学家舍布宁于 1891 年首次提供了全面的年代鉴定和描述。十月革命后,列宁将《古兰经》赠予巴什科尔托斯坦乌法的穆斯林,以示善意。后来,应土耳其斯坦 ASSR 的要求,手稿于 1924 年被转移到塔什干,并一直留在那里。撒马尔罕手稿目前收藏在塔什干旧“Hast-Imam”(Khazrati Imom)区的 Telyashayakh 清真寺图书馆,靠近 10 世纪学者 Kaffal Shashi 的墓地。此外,Al-Anbiya 章节的对开本是美国纽约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这份手稿缺失了开头和结尾,文本中没有发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阿拉伯文字风格。当我们考虑它与盖德尔夜(即权力之夜)的关系时,这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兰经》对开本就具有了额外的意义。穆斯林认为,盖德尔夜是《古兰经》首次启示给先知穆罕默德的夜晚,开启了其神圣传播之旅。撒马尔罕库法体《古兰经》等手稿体现了伊斯兰历史上对《古兰经》的崇敬。

它们是虔诚地保护和尊崇圣经的物质体现,而这正是盖德尔夜遵守的核心。在盖德尔夜,穆斯林会更加虔诚地祈祷和诵读《古兰经》,以期获得人们认为在这一夜尤为丰富的祝福和怜悯。因此,像撒马尔罕库法体《古兰经》这样具有历史和精神价值的手抄本,将成为神圣信息持久性和从先知时代到今天传承不间断的有力象征。它将信徒与他们的祖先在信仰上联系在一起,成为与第一次收到它所包含的话语的夜晚的有形纽带。

查看更多文章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