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 - 呐喊,1893 年。板上蛋彩画和蜡笔,91 x 73.5 厘米。国家艺术、建筑和设计博物馆,奥斯陆,挪威。
爱德华·蒙克是谁?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是挪威画家和版画家,生于 1863 年至 1944 年。蒙克出生于挪威勒滕,在奥斯陆长大。他在奥斯陆和巴黎学习艺术,深受象征主义运动和保罗·高更和文森特·梵高等艺术家作品的影响。他以其充满情感和心理强烈的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经常探索爱、死亡和存在主义焦虑的主题。
蒙克早期的作品以一种黑暗和绝望的感觉为标志,反映了他个人与疾病、贫困和失落的斗争。他在 1890 年代凭借一系列被称为“生命带”的画作而获得认可。蒙克用“The Frieze of Life”这个名字来描述 1893 年至 1917 年间创作的一系列画作,这些画作探讨了爱、疾病和死亡的主题。此类别包括著名作品,如《呐喊》、《麦当娜》、《吸血鬼》、《焦虑》、《忧郁》、《病房之死》等。该系列描绘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被广泛认为是蒙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该系列分为四个部分:“人的童年”、“人的一生”、“爱”和“死亡”,每个部分包含几幅画。 “The Frieze of Life”的灵感来自蒙克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挣扎,包括几位家庭成员的去世以及他自己的疾病和抑郁症发作。该系列以其强烈的情感内容和生动、富有表现力的风格而著称,经常使用大胆的色彩和扭曲的形式来传达强烈的心理动荡感。
“The Frieze of Life”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运动,包括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该系列继续作为蒙克作为艺术家的不朽遗产的证据,以及他致力于利用他的作品探索生活经历中最深刻的方面。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蒙克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技术,包括木刻和平版印刷。他还创作了许多公共壁画,最著名的是为奥斯陆大学创作的壁画。
蒙克的作品对表现主义和其他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今天继续受到赞赏和研究。他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呐喊》,这幅画已成为人类焦虑和生存绝望的标志性象征。
爱德华蒙克 - 自画像。在时钟和床之间,1940-1943。布面油画。 149.5 x 120.5 厘米。蒙克博物馆,奥斯陆,挪威
那声尖叫
《呐喊》是一幅创作于1893年的名画,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蒙克在挪威奥斯陆峡湾漫步时的一次亲身经历。蒙克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当他走路时,他感到大自然中传来了“巨大的、无限的尖叫声”。他感觉周遭的自然界仿佛充满了不安和恐惧,而且这种感觉又反射到了自己身上。这幅画旨在捕捉这种存在的恐惧和痛苦感,画中的中心人物似乎正处于尖叫或绝望的痛苦中。这幅画的背景是翻腾的云彩和红色的天空,增加了整体的不安和紧张感。
蒙克以其情绪激动和心理紧张的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经常探索爱、死亡和存在焦虑的主题。 “呐喊”被广泛认为是人类焦虑和生存恐惧的标志性表现,并已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艺术作品之一。画中痛苦的形象被解读为现代人在面对冷漠和冷漠的宇宙时的孤立和绝望感。
尖叫的版本
爱德华·蒙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多个版本的《呐喊》。以下是最著名的版本:
- 1893 年绘画:《呐喊》最著名的版本是 1893 年在纸板上使用油画、蛋彩画和蜡笔创作的一幅画。这幅画收藏在奥斯陆的挪威国家美术馆。
- 1893 粉彩:蒙克还在 1893 年创作了粉彩版的《呐喊》。这个版本被认为是所有版本中最具活力和表现力的,被私人收藏。
- 1895 年绘画:1895 年,蒙克使用布面油画创作了另一个版本的《呐喊》。这个版本收藏在奥斯陆的挪威国家美术馆。
- 1910 绘画:1910 年,蒙克在硬纸板上使用蛋彩画创作了第四版《呐喊》。这个版本被认为是所有版本中最阴郁和内省的版本,收藏在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
“呐喊”的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和细微差别,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意象和情感强度。
在流行文化中
《呐喊》对流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电影、电视节目、广告、表情符号和其他形式的媒体都引用和模仿了它。 “呐喊”一直是流行文化中无数复制和改编的主题,包括模仿、广告,甚至表情符号。它仍然是世界上最知名和最广泛复制的艺术作品之一。
对《呐喊》最著名的引用之一是电影《小鬼当家》,其中角色凯文·麦卡利斯特将双手放在脸上尖叫,姿势让人联想到这幅画。该图像已成为标志性的,并且经常在喜剧背景中使用以表示沮丧或恐慌。
在电视节目《辛普森一家》中有一集,角色玛吉·辛普森被巨型版的《呐喊》追赶。这幅画也被其他电视节目引用,如 Futurama 和 The Office。
该艺术作品也被音乐所引用,平克·弗洛伊德、埃米纳姆和比约克等音乐家将《呐喊》的图像融入了他们的专辑封面和音乐视频。例如,Radiohead 乐队使用“The Scream”的一个版本作为他们专辑 Kid A 的封面艺术,麦当娜歌曲“冰雪奇缘”的音乐视频中的图像灵感来自这幅画。
“呐喊”也被用于广告活动,例如 M&M 糖果的活动,其中糖果以与画中中心人物相同的姿势尖叫。
这幅画被以无数种方式模仿和重新构想,其中包括流行卡通人物、名人甚至动物的绘画版本。
总的来说,《呐喊》已经成为人类不安和存在焦虑的持久象征,多年来激发了无数的改编和诠释。
呐喊的批评
多年来,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一直是许多批判性分析和解释的主题。以下是对这幅画的一些最著名的批评:
- 缺乏技术技巧:一些评论家认为,蒙克使用大胆、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扭曲的形式表明缺乏技术技巧和艺术技巧。
- 过度曝光:“呐喊”已成为流行文化中的标志性形象,以至于一些评论家认为它的真实含义和意义已因过度曝光而被淡化。
- 缺乏具体性:《呐喊》中的人物定义不明确或具体,导致一些评论家认为该艺术作品过于模棱两可,缺乏清晰的叙述或信息。
- 其他艺术家的衍生作品:一些评论家认为“呐喊”是其他艺术家和运动的衍生作品,例如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
尽管有这些批评,《呐喊》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具标志性的艺术作品之一。其强烈的情感内容、生动的意象和经久不衰的遗产继续激励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