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现代中国的艺术、行动主义和韧性

艾未未:现代中国的艺术、行动主义和韧性

Selena Mattei | 2024年8月30日 17分钟阅读 0 评论
 

艾未未 1957 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活动家,因将艺术与政治活动相结合而闻名。他的作品批判性地与中国政府互动,并获得了中国当代艺术奖、瓦茨拉夫·哈维尔创造性异见奖和国际特赦组织良知大使奖等奖项。他仍然是全球艺术和人权领域的重要人物。

艾未未,1957 年 8 月 28 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是一位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纪录片制作人和活动家,他的作品大胆地将政治信念与诗意表达交织在一起。艾未未因父亲流亡而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恶劣环境中长大,他已成为中国政府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他无畏的行动主义,特别是在揭露政府腐败方面,尤其是在 2008 年四川地震丑闻期间,导致他在 2011 年被捕,随后未经指控被拘留 81 天。艾未未是中国现代主义和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艺术作品,包括《葵花籽》和北京国家体育场等著名作品,继续挑战和激励着全球。自 2015 年离开中国后,他一直在葡萄牙、德国和英国生活和工作。


艺术家简介:艾未未

艾未未出生于 1957 年,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活动家,他的生活与他的工作和政治活动紧密相连。他的早年生活充满艰辛,因为他的父亲,诗人艾青,在反右运动期间受到迫害。他的家人经历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先是被关进劳改营,后来又被流放到新疆石河子。直到 1976 年,毛泽东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们才回到北京。

1978 年,艾未未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动画,但他的艺术之旅很快使他与马德升、黄锐等著名艺术家共同创立了前卫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尽管该团体于 1983 年解散,但艾未未继续活跃在艺术界,参加展览和回顾展,探讨该团体对当代艺术的影响。1981 年,艾未未移居美国,成为中国改革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之一,他的艺术和思想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在费城和旧金山学习英语,之后搬到了纽约市。艾未未在那里短暂就读于帕森斯设计学院和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沉浸在充满活力的艺术舞台中,他受到了马塞尔·杜尚、安迪·沃霍尔和贾斯珀·琼斯的影响。艾未未在此期间的作品包括概念艺术,其中经常涉及改变现成的物品。他还因玩二十一点而出名,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大量的摄影记录,创作出了著名的“纽约照片”。

1993 年,艾未未因父亲患病回到中国,成为实验艺术家聚集地北京东村的核心人物。他还与他人共同创办了 FAKE Design,并发起了各种项目,包括 2000 年颇具争议的“Fuck Off”展览,该展览挑战了传统艺术规范和政府审查制度。他对建筑的追求促使他在 1999 年设计并建造了位于北京草场地的工作室。艾未未的政治活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他的网络存在感方面。他于 2005 年开始在新浪微博上开设博客,为他批评政府政策和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尽管博客在 2009 年被关闭,但艾未未仍继续在 Twitter 和其他平台上开展活动,引起了全球对他的事业的关注。他在四川地震和政府对学生伤亡的处理等问题上的积极行动和直言不讳导致他与中国当局发生了重大冲突。艾未未对地震影响的调查以及随后于 2009 年因调查而被捕(包括遭到警方的毒打)的行为受到了广泛谴责。2011 年,艾未未再次因逃税罪名被捕,许多人认为这是对他批评政府的直接报复。他的被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抗议和要求释放他的呼吁。

2011 年 6 月获释后,艾未未继续受到限制和审查。他受到严密监视,并面临其他指控,包括传播色情内容的指控,这些指控被广泛视为试图压制他的异议。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艾未未仍继续通过他的作品和在线活动参与全球对话。他的案件获得了大量国际支持,包括来自艺术机构和活动家的支持。截至 2023 年,艾未未居住在葡萄牙蒙特莫尔诺沃,同时与剑桥、英国和柏林保持联系。他对艺术和行动主义的承诺始终坚定不移,反映了他作为全球和中国社会政治话语中批判性声音的持久作用。


标志性艺术品

艾未未的艺术以其对社会政治主题的深入探讨而著称,他在各种强有力的作品中将视觉艺术与行动主义融合在一起。他拍摄的北京城市景观的影像记录,包括《北京2003》《长安街》 ,提供了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状况的未经过滤的视角。 《北京2003》是一部时长150小时的旅程,记录了北京四环路内的每一条道路,通过有条不紊、广泛的视觉记录捕捉城市的变迁,保存了正在消失的城市结构。 《长安街》同样描绘了北京的标志性大道,通过增量画面揭示城市的节奏和复杂性,描绘出其物理和社会经济景观。他后期的作品,如《北京:二环》《北京:三环》 ,对比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流量和城市动态,进一步探索了北京的历史和现代层面。 《艾未未的童话》(2007 年)记录了他雄心勃勃的项目,即邀请 1,001 名中国公民前往德国卡塞尔参加第 12 届文献展,将个人叙事与更广泛的文化对话融合在一起; 《小女孩的脸颊》《4851》则讲述了四川地震的悲惨后果,反映了他为受害者寻求正义和批评政府透明度的积极行动。 《美丽人生》记录了冯正虎反抗国家专制的斗争, 《扰乱和平》揭露了谭作人审判期间的不公正现象,突显了政府对异见人士的压制。 《一个隐居者》《华好月圆》深入探讨了中国的法律和政治压制,对国家暴力和侵犯人权行为提供了原始见解。《艾未未的回忆》是一部向四川地震遇难者表达哀悼的凄美音频作品,强调了他对纪念和抗议腐败和玩忽职守的承诺。在《散花》中,他审视了猫贩卖行业,批判了虐待动物行为和公开辩论。《鄂尔多斯 100》项目记录了旨在重新定义内蒙古城市发展的未实现的建筑计划。 《真的很抱歉》《平安乐清》进一步批判了国家政策和腐败,而《螃蟹屋》则记录了他在上海的工作室被拆毁的过程,认为这是政府越权的象征。 《待在家里》揭示了受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和艾滋病毒感染影响的个人的困境,强调了艾未未对边缘化声音的关注。他最近的作品,如《艾未未的呼吁 ¥15,220,910.50》《福岛艺术项目》 ,继续探索政府问责和全球危机(包括难民危机和福岛灾难)的主题。艾未未的视觉艺术,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标志性作品《葵花籽》《掉落的汉代瓮》《动物圈/十二生肖》 ,采用象征性物品和装置来批判历史和当代问题,反映了他作为创作者和政治和社会不公正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对艺术界的持久影响。


葵花籽  (2008)艾未未

艾未未作品《葵花籽》特写 2017 年 ©   DaringDonna(来自维基百科)

艾未未的装置作品《葵花籽》 (2008 年)通过艺术媒介对历史和当代问题进行了深刻评论。该作品于 2010 年 10 月 12 日至 2011 年 5 月 2 日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首次展出,展出了令人震惊的一亿颗手工制作的瓷制葵花籽,遍布美术馆 1,000 平方米的涡轮大厅,厚度达十厘米。这个巨大的装置重约 150 吨,每颗种子都经过精心手绘并在 1,300 摄氏度下烧制。最初,观众被邀请与种子互动,走在上面,甚至躺在上面。然而,由于担心瓷器产生的灰尘可能危害健康,博物馆在短时间内限制了参观该装置的人数。尽管如此,从 2009 年到 2013 年,这些种子以各种形式在 12 场国际展览中展出,展示了该作品的广泛吸引力和重要性。他创作《葵花籽》是为了反思自己的童年和政治评论。在他年轻的时候,葵花籽是共享时光和简朴生活的象征,因为即使是最贫穷的家庭也能享用它们。这种怀旧之情与葵花籽在中国共产党宣传中的政治象征意义形成鲜明对比,在宣传中,领导人毛泽东被比作太阳,人民被比作种子,描绘了一种依赖和忠诚的关系。该装置的规模和统一性唤起了中国辽阔的国土,批判了中国共产党强加的一致性和审查制度。虽然单个种子是独一无二的,但从整体上看,它们变得难以区分,象征着在循规蹈矩的政权下,个性是如何被压制的。通过使用传统瓷器,艾未未还批判了与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主义相关的“中国制造”刻板印象,强调了劳动密集型工艺与现代工厂制造形成鲜明对比。 《葵花籽》的制作过程耗时两年半,耗时超过 1,600 名来自以瓷器艺术闻名的景德镇的工匠。景德镇的这种对景德镇的引用强调了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意义,而葵花籽的数量和精细的手工工艺则挑战了廉价、大规模生产商品的概念。尽管暂时受到限制,但该作品的互动性邀请观众与艺术进行身体接触,增强了他们对装置规模和信息的感知。最初在葵花籽上行走的机会让人们与艺术品有了更深入的联系,但随后的互动中断凸显了人们对安全和如此庞大项目的后勤挑战的担忧。 《葵花籽》不仅批判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还探讨了消费主义和劳动剥削等全球问题。

艾未未的葵花籽,泰特现代美术馆,2010 年,© 摄影:Mike Peel(维基百科)


展览历史

艾未未丰富的个展历史凸显了他在全球的声望和多元化的艺术追求。2023 年,他在鹿特丹艺术馆展出了“寻找人性”,并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了“理解”。他去年的展览包括在威尼斯圣乔治大教堂举办的“人之喜剧”和在剑桥凯特尔庭院举办的“怀疑的自由”。2021 年值得注意的展览是波尔图塞拉尔维斯博物馆举办的“交织”和首尔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保卫未来”。2020 年,他在柏林 Aedes 建筑论坛举办的“炼狱”和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举办的“炸弹的历史”中亮相。 2019 年的主要展览包括巴西的“RAIZ”、多伦多加德纳博物馆的“艾未未:坚不可摧”和墨西哥城 MUAC 的“重置记忆”。2018 年,他在圣保罗 OCA 举办了“RAIZ”,在马赛 Mucem 举办了“艾未未:番摊”。2017 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PROA 举办了“接种”和在纽约举办了“好篱笆成就好邻居”的展览。前几年举办过一些著名展览,如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举办的“自由人”、都灵意大利摄影中心举办的“艾未未周边:1983-2016 年的照片”和 2015 年举办的“动物圈/十二生肖头像”。更早的展览包括 2014 年的“@Large:恶魔岛上的艾未未”和“根据什么?” 2013 年在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举办。他的职业生涯始于 1988 年在纽约艺术浪潮画廊举办的“旧鞋——安全性行为”和 1982 年在旧金山亚洲基金会举办的“艾未未”。其他突出他全球参与的展览包括 2023 年在东京森美术馆举办的“世界教室:通过学校科目的当代艺术”、2022 年在伦敦白教堂画廊举办的“艺术家工作室的百年,1920-2020”和在加拿大魁北克老皇家炮台举办的“Passages Insolites”。艾未未还参加了 2021 年巴黎常青画廊的“Truc à faire”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夏季展”,以及休斯顿美术博物馆的“首届装置:金德大厦”、都灵里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面对收藏家”和 2020 年泰国曼谷艺术双年展的“逃生路线”。过去的重要展览包括第 21 届悉尼双年展(2018 年)、汉堡艺术与工艺博物馆的“动物:尊重/和谐/征服”(2017 年)和芝加哥文化中心的“大世界:来自中国的近期艺术”(2009 年),反映了他对全球艺术场景和当代主题的动态参与。

2008 年,他荣获中国当代艺术终身成就奖。2009 年,他的道德勇气被《GQ 年度人物》评选为年度人物,并在《ArtReview》的 100 位权力人物中排名第 43 位。2010 年,艾未未获得根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卡塞尔公民奖,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次年,他荣登《ArtReview》100 位权力人物榜单,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时代》100 强和 Wallpaper* 150 强。2012 年,他被授予瓦茨拉夫·哈维尔创造性异议奖,并获得普拉特学院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荣誉学位。2013 年,艾未未获得评估师协会奖,并被评为《Fast Company》最具创造力人物之一。2015 年,他获得国际特赦组织的良知大使奖。近期,他于 2018 年荣获玛丽娜·凯伦法国杰出艺术贡献奖,并于 2022 年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艺术家。2023 年,艾未未当选为剑桥大学唐宁学院荣誉院士。

相关艺术家
查看更多文章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