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 Zhou Li Profile Picture

Shao Zhou Li

Back to list Added Mar 23, 2007

采 撷 心 灵 的 感 受

采 撷 心 灵 的 感 受
李绍周的诗画探寻

兰铁成

数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里,绍周将刚刚出版的《李绍周工笔画》送给了我,前不久绍周又寄来了他新出版的两本工笔画册。我欣然翻阅着每一幅工笔画,先睹为快。清新的笔调、朴实的画风来自深山旷野的宁静,雪域高原的圣洁,还有敏感睿智的心灵。画中的一切,给炎热的尘世带来缕缕凉爽的清风。就这样,绍周的诗与画自然沟通了我们之间的军旅情结,是绿色军营,是战友,还是同道上的画友,相同的人生经历,把我们拉近了,丹青的领域里多了一个知音。
绍周五十年代出生在中原古都洛阳,家乡几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他的心灵,给他后来的工笔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要画出好画来不单纯是靠娴熟的技法,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绍周深知此道。他自幼酷爱文学和美术,和同龄人一样,经历了十年“文革”动乱的洗礼,上山下乡的磨练,带着画笔走进绿色军营,青藏高原当兵八载,坚持学习和创作,快三十岁时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大大地开阔了创作视野,丰富了艺术思维,毕业后任二炮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方才如鱼得水,创作自然有了新的转折和飞跃。
绍周的工笔人物画以青藏高原人文景观和军旅题材为创作主体,在青藏高原当兵的岁月里,对客观物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那里的一切,与他心心相印,吸引着他,感染着他,自然萌发了清新质朴的审美取向,高原特有的原生态给他提供了艺术升华的客观条件。绍周与他人不同,用自己的审美视角观察物象,发现基础素材,概括性地提高和组合,再将他平时积累的文学素养作为形象上的语言基调,进行深入的塑造,以诗求画,以画含韵,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王维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让多少诗人和画家豁然开窍,修成正果。《春之节》,两个战士扛着灯笼夹着鞭炮走在没膝深的雪中,一个老练沉稳,一个稚气憨厚,红艳的灯笼在寒冷单调的山林里闪耀着温暖,给守卫边陲的连队带来了春节的欢快气氛。《圣山》浓缩了青藏高原的人文景观。一个虔诚的老妇人,远望着心目中的圣山,一步一叩首,心灵深处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佛祖的恩赐,虔诚与天地合而为一。淡灰色的天空烘托着远方的灵光,黑白对比和谐,色调沉稳,老妇人衣服上的红与蓝,在整体色调上起到了调解平面空间作用,产生视角变化,雪花飘飘,佛光普照似有似无,营造了一种神秘感。笔法娴熟,渲染到位,构图简洁,给读者留下了范范无际的想象空间。《酥油茶》,滚烫浓郁的酥油茶,诱惑多少人心想往之。绍周在藏区普通的生活习俗中发现了酥油茶的创作视点,多次易稿,反复提炼,选择藏族少女为主体形象,红头巾,绿上衣,黑袍子,桔黄色腰带,跪坐着擦拭青花碗,面前有一把紫铜茶壶,一锅热气腾腾的奶茶。背景借鉴了中国画写意手法,进行意象渲染,随意性发挥,似有似无的墨韵,虚实有致,繁而不乱,与工致的人物形成和谐的对比,使人回味无穷。《晨雾》中,藏族母亲抱着孩子和一个年青女子站在草原高处,早晨的雾气从山坡下升腾弥漫而来,她们凝视的目光看到了远方的什么?《春锄》描绘初春的季节,两个藏族妇女专注地躬腰锄地,护理着幼苗,也护持着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满天风雪中,一对藏族夫妇正衣袂飞舞地走在《归途》上,巨大的白塔是他们眼中的景物,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皈依之所。《在远方》、《绿色小溪》、《风之声》、《尘梦》等等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精神内涵,艺术形式各有区别,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艺术魅力,这里不能一一诠释。
诗是绍周少年时就有的爱好,近年来写的多了起来,也是他工笔画创作的依托,是构思造境所需要的养分,“生来绿如玉,死去红似火,无意媚东风,来去皆本色。《题红叶》”写的是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处世态度。“少年豪气依然在,双鬓不觉已半白。莫非昆仑千秋雪,万里飘到头上来?《忆青海》”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生的感慨。“半俗半雅丹青事,非武非文尴尬人。如戏如梦名利场,不虚不妄平常心。《壬午岁末自况》”自我调侃中透出自信和对世事的洞察。平凡的花草,寻常的物象,在绍周的笔下随意勾勒渲染,有生命的视觉形象尽得笔墨,唤起读者对自然的想往,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注入到绍周的“新工笔画”上。那悠然的天鹅,振翅的小鸟,飘落的红叶残荷,挺拔的新篁嫩草,屋顶上的几只南瓜,院墙上的一盆兰花,寻常巷陌中的一棵老树,残垣黄沙间的一弯新月,大自然的一切物象都是美好的,绍周为之情有所动,心有所思,听从心灵的感受,以变求新,以小见大,苦心经营,注重意境,画面处理颇有自家面貌,与他大量严谨厚重的工笔人物画相比,另有一番轻松隽永的味道。
如今画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名利而钻营奔波的画家比比皆是,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情况较为普遍。而绍周却像圣山脚下的虔诚行者,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执着求索了二十年,一步一个脚印,创作了一大批精美的工笔画。“一花一世界,一石一乾坤”,这是绍周常讲的一句话,可见他心中的艺术真谛是在没有被污染的“圣山”之中。他的作品沉静朴素,宏观而又具体,似乎游离于主题创作状态,绕过世俗常常关注的话题和主体视线,从平凡平淡的生活中撷取使他动心动情的灵感,再化作使别人动心动情的作品。绍周的工笔画,人物特征概括,形象简练而不失其精神,疏密关系恰当,主体突出而不孤立,构图构思严谨,意境含蓄而又深刻。多次渲染是工笔画完成整体构图的重要手段,绍周大胆借鉴现代重彩画,岩彩画,古代壁画和其它画种的色彩理念,强化了自己的色彩特点:厚重、艳丽、平稳、雅致、清新。他善于用环境衬托主体,画面物象的体积感自然有了主次,同时产生视觉中的三维空间,优美的画面展示了动人的诗画魅力。绍周工笔画的立意内涵和形式特色,综合体现了他丰富的艺术素养。
艺术需要发展,创造,与时俱进。年近半百的绍周兄,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积累了许多的创作经验。然而,对自己的创作,绍周总是谦虚谨慎,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继续坚持他的审美取向,同时不断学习和思考,使艺术观念不断得到扩展和更新。相信绍周还会走进新的生活原生态,穿越千里雪域,领略大千世界,采撷一草一木,追本朔源,发现新的视点,以画家对笔墨色彩的敏感和诗人情怀,去寻找新的突破。绍周的诗情画意会更加灿烂,新的丹青会飘然而至。
(2005年7月19日《文艺报》美术专刊)

ArtMajeur

Receive our newsletter for art lovers and col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