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 1920 年出生于北京,不久后举家迁往上海。赵无极出身名门,祖籍可追溯至宋朝。赵无极在家人的鼓励下,自小对艺术产生兴趣,并就读于杭州美术学院。1948 年,他移居巴黎,结识了包括皮埃尔·苏拉热和让-保罗·里奥佩尔在内的多位艺术家。赵无极的作品逐渐向抽象主义发展,受到保罗·克利等西方艺术家的影响。他成为战后艺术界的杰出人物,融合了东西方风格。几十年来,赵无极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他的作品被许多著名收藏机构收藏。2013 年,赵无极在瑞士去世。
传
赵无极于 1920 年 2 月出生于北京。中国档案记载他的出生日期为 2 月 13 日,而他的法国入籍文件则记载为 2 月 1 日。出生后不久,他的家人就搬到了上海。赵无极属于赵氏家族,该家族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宋朝。移居法国后,他改名为赵无极,无极成为他的名字。赵无极童年时期,全家住在上海北部的一个小镇南通,他的父亲是一名银行家。赵无极在那里完成了小学教育和三年的中学教育。
赵无极十岁开始绘画,家人十分重视艺术。他的祖父教他写汉字,这为他后来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基础。1935年,15岁的赵无极考入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在那里,他师从中西老师学习了六年。他很快开始尝试油画,摆脱了传统的学院束缚。1938年,由于日本入侵,学校迁往重庆。
1941年毕业后,赵无极留校担任助教,首次个展在重庆举行。期间,赵无极深受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家的影响,以巴黎明信片、复制品和美国杂志《生活》、《时尚芭莎》为参考。1946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叶礼泽的鼓励下,赵无极决定移居巴黎。叶礼泽将赵无极的20幅作品带到巴黎,在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画家展中展出。1947年,赵无极在上海举办个展后,在父亲的同意下移居巴黎。
赵无极和妻子谢丽尔离开上海,经过 36 天的海上航行,抵达马赛,然后前往巴黎。他们在蒙帕纳斯的一间小工作室安顿下来,邻居是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赵无极在法语联盟学习法语,并就读于大茅屋学院。他后来表示,他在巴黎发现了自己的真实个性。他的国际化圈子包括美国艺术家萨姆·弗朗西斯、诺曼·布鲁姆和琼·米切尔,以及欧洲艺术家让·保罗·里奥佩尔和皮埃尔·苏拉热。
1950 年,赵无极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收藏书《亨利·米肖讲座:赵无极的八幅石版画》。这标志着赵无极与米肖终生友谊的开始。1951 年 6 月,画廊老板皮埃尔·勒布参观了赵无极的工作室,并在皮埃尔画廊举办了他的首场展览,开始了持续到 1957 年的合作。在瑞士旅行期间,赵无极接触到了保罗·克利的作品,这启发他走向抽象主义。到 1953 年,赵无极已经完全接受了抽象风格。1954 年,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版画回顾展。1954 年,他遇到了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两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1955 年,赵无极在皮埃尔画廊举办了最后一次展览,随后与法国画廊合作。
1961 年,赵无极在日本东京画廊举办了首场展览。1962 年,他创作了十幅版画,以描绘安德烈·马尔罗的《西方诱惑》。在马尔罗的支持下,赵无极于 1964 年获得法国国籍。1965 年,他在纽约库兹画廊举办了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个展。1967 年,他为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法国部分做出了贡献。1968 年,赵无极在洛杉矶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展览。到 1960 年代末,赵无极的回顾展已在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的著名博物馆举行。
1970 年代初,赵无极在萨尔茨堡主持奥斯卡·柯柯施卡的夏季研讨会。1971 年,在亨利·米肖的鼓励下,他重新发现了中国水墨画技法。1972 年,赵无极的妻子梅去世,赵无极自 1948 年以来首次回中国探望家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哀悼后,他恢复了大型作品的绘画创作,这些作品于 1975 年在法国画廊展出。他继续四处旅行和展览,在日本、巴塞罗那和东京举办了重要展览。
1980 年,赵无极被任命为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壁画教师。1981 年至 1982 年,他的作品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展览中展出,随后在亚洲的几家博物馆巡回展出。1984 年,他越来越忙于教学工作,不得不辞去教职。法国文化部长雅克朗授予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 年,赵无极和妻子弗朗索瓦应邀到杭州美术学院任教。他在法国美术馆的最后一次展览是在 1986 年。
整个 1990 年代,赵无极的艺术作品在瓦萨雷利基金会、卡洛斯特·古尔本基安基金会和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1993 年,他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4 年,他在日本获得绘画奖。墨西哥和台湾曾举办过他的作品回顾展。
2000 年,赵无极陪同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出访中国。2002 年,他当选法国美术学院院士。赵无极的作品继续在各大美术馆展出,包括 2003 年在法国国立网球场美术馆举行的大型回顾展。2006 年,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授予赵无极“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荣誉勋章。赵无极最后几件大型公共作品包括圣科斯姆修道院的彩色玻璃窗和里斯本东方地铁站的陶瓷面板。
赵无极于 2010 年创作了他的最后一幅水彩画。2011 年,他与妻子弗朗索瓦丝定居瑞士杜利。2012 年,鲁昂美术博物馆举办了赵无极近期水彩画展。赵无极于 2013 年 4 月 9 日在瑞士尼翁去世。他的葬礼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举行。赵无极去世后,他的作品继续受到赞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举办回顾展和专门的展厅。他的作品目前在 20 多个国家的 150 多个收藏馆展出,反映了他在艺术界持久的影响力和遗产。
个人生活
赵无极和妻子谢景兰都是艺术家,他们各自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他们的儿子则留在中国与赵无极的父母在一起。两人于 1950 年代中期离婚。1957 年,赵无极到美国探望弟弟赵无畏,他住在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靠近纽约市的艺术圈。他希望在逗留期间更多地了解“波普艺术”,并在弟弟家中画了七幅画布。1957 年的艺术作品相对罕见,这一时期最大的一幅画布后来被他的弟弟捐赠给了底特律艺术学院。
在美国待了六个星期后,赵无极前往东京,然后去了香港,在那里他遇到了第二任妻子陈美琴(May Zao),她是一名电影演员,与前妻育有两个孩子。在赵无极的影响下,她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雕塑家。不幸的是,她于 1972 年因精神疾病自杀,享年 41 岁。同年,赵无极回中国探望家人,自 1948 年以来,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1997年,赵无极与弗朗索瓦丝·马尔凯结婚,后者现担任赵无极基金会主席。
职业生涯亮点
赵无极的艺术造诣享誉全球,他的抽象作品经常以完成日期命名。他的重要作品包括三联画和双联画,展现了鲜艳的色彩和结构化的光线。受亨利·米肖的影响,赵无极重新审视了中国水墨画技法,并将其与现代抽象形式相结合。他的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著名场所展出。《1985 年 6 月至 10 月》等著名作品在拍卖会上创下了创纪录的价格,彰显了他持久的受欢迎程度。尽管赵无极晚年出现健康问题,但他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他的作品被全球 150 多个收藏馆收藏。
展览
2018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展览,展出了赵无极约40件作品。
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2 月,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展出了其校友兼前任老师赵无极的近 200 件作品。此次展览包括他的 129 幅油画,并有一整层楼记录了他的一生,从他在中国出生到他在巴黎的岁月。此次活动是与 2022 年亚运会和 2024 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相关的更广泛文化计划的一部分。它得到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政府以及法国和瑞士驻华大使馆的支持。
艺术品拍卖
2009年至2014年间,赵无极作品的价值增长了两倍,导致其作品数量减少,价格进一步上涨。
2017 年,赵无极的《29.01.64》(1964 年)在佳士得香港以 2.026 亿港元(260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赵无极的拍卖新纪录,同时也是亚洲艺术家油画作品的最高价格。此前的纪录由《29.09.64》保持,该作品于 2017 年 5 月在佳士得香港以 1.53 亿港元(196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2018年,赵无极创作的最大尺幅画作《1985年6月至10月》以5.1亿港元(含佣金)的价格成交,创下香港拍卖史上最贵画作和亚洲艺术家油画拍卖纪录。
风格、动作和主题
赵无极的作品受保罗·克利的影响,倾向于抽象主义。他根据作品的完成日期来命名作品,色彩形成团块,似乎创造了一个由光构成的新世界,就像大爆炸一样。他经常以三联画和双联画的形式创作。虽然他的风格与他在纽约遇到的抽象表现主义者有相似之处,但他也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赵无极承认马蒂斯、毕加索和塞尚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影响。
与亨利·米肖的交流使他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水墨技法。作为法国美术学院的成员,赵无极被认为是当时最成功的中国画家之一。
1982 年,他受委托为北京香山饭店创作一幅画作,该饭店由贝聿铭设计。贝聿铭于 1950 年代初在欧洲留学,他在赵无极的代理画廊克劳德·伯纳德 (Galerie Claude Bernard) 认识了赵无极。1983 年,赵无极回到母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讲学。
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在与他的部长们的最后一次会晤中收到了一幅赵无极的画作。
晚年的赵无极因健康问题,停止了新的画作创作。
著名作品
赵无极的著名作品包括《1985 年 6 月至 10 月》(一幅巨大的三联画)和《向莫奈致敬》,后者展示了他对光线和色彩的融合。其他重要作品包括《10.01.68》和《24.01.61》,这两幅作品凸显了他在营造氛围深度和情感方面的高超技艺。他的抽象作品通常没有传统的标题,而是以创作日期为标记,反映了它们的时间意义。
艺术品分析
赵无极作品《无题》(1978)分析与描述
《无标题》(1978 年)是华裔法国艺术家赵无极的蚀刻画。这幅作品标志着他回归中国水墨画技法,展示了从顶部深色到底部的浅色渐变蓝色,象征着深度和半透明。中央混乱的棕色区域混合了各种颜色,与有序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自然界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这幅作品由赵无极本人签名和编号,完好无损。它是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藏品之一。
此作品体现了赵无极融合东西方艺术传统的风格,将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形式相结合。
展览
2018 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展览,展出了赵无极的约 40 件作品。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2 月,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展览,展出了该校校友兼前任老师赵无极的近 200 件作品。此次展览包括他的 129 幅油画。其中一层专门展示他的整个人生,从他在中国出生到他在巴黎的岁月。该展览是与 2022 年亚运会和 2024 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相关的更广泛文化项目的一部分。它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和浙江省政府主办,并得到了法国和瑞士驻华大使馆的支持。
艺术品拍卖
2009年至2014年间,赵无极作品的价值增长了两倍,导致其画作变得稀缺,价格进一步上涨。
2017 年,赵无极的《29.01.64》(1964 年)在佳士得香港以 2.026 亿港元(260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赵无极的拍卖新纪录,也创下了亚洲艺术家油画作品的世界纪录。赵无极之前的纪录由另一幅大型画作《29.09.64》保持,这幅画作于 2017 年 5 月在佳士得香港以 1.53 亿港元(196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2018年,赵无极创作的最大尺幅画作《1985年6月至10月》以5.1亿港元(含佣金)的价格成交,创下香港拍卖史上最高价画作纪录,同时也是亚洲艺术家油画作品的拍卖纪录。
对其他艺术家的影响
赵无极独特的东西方传统融合启发了许多当代艺术家。他将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相结合,对寻求在创作中弥合文化鸿沟的艺术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融合使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传统之间进行了丰富的对话,鼓励了一种既创新又深深植根于历史实践的融合。赵无极通过抽象形式传达自然和宇宙本质的能力也成为探索类似主题的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他的作品在鲜艳的色彩和动态的构图之间取得了平衡,为那些寻求融合文化美学并创造通用艺术语言的人树立了榜样。
荣誉
- 荣誉军团大军官
- 国家功绩勋章司令
- 艺术与文学勋章获得者
赵无极的艺术遗产以他对自然世界的生动抽象描绘以及东西方艺术传统的无缝融合而著称。他的作品继续启发和影响着当代艺术家,他的展览和拍卖记录凸显了他对艺术界的持久影响。赵无极将自己的文化遗产与在法国的经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超越国界的普遍吸引力,确立了他作为现代艺术大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