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点
- 玛琳·杜马斯 (Marlène Dumas) 是一位著名的南非艺术家,以探索情感状态和人类脆弱性的迷人肖像而闻名。
- 杜马斯独特的艺术实践将绘画与摄影融为一体,她从大量的摄影资料库中选择性地进行绘画。
- 她的绘画和素描具有惊人的心理强度,挑战了传统的肖像画观念。
- 杜马斯的作品获得了广泛赞誉,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即将举办大型回顾展。
- 大仲马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力描绘巩固了她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肖像画家之一的地位。
马琳·杜马斯 1953 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在种族隔离的环境中长大,深刻意识到社会分化。1976 年,她移居荷兰,就读于 Ateliers 63 学习,尽管最初与世隔绝,但她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声音。杜马斯以心理强烈、政治色彩浓厚的肖像画而闻名,她的作品探索了身份、社会紧张和人类脆弱性等主题。她的作品经常借鉴发现的照片,使用裁剪或抽象的细节来深入探讨复杂、常常令人不安的主题。杜马斯获得了全球认可,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因其挑战社会规范的原始、富有表现力的方式而受到赞誉。
2018 年 2 月 18 日,马琳·杜马斯 (Marlene Dumas) 出席海牙 PartsProject 举办的“个人流行艺术(艺术家 Mohammed Shah Janan Miah)”展览开幕式。照片来源:Jan Harm Bakhuys - 自己的作品,来自维基百科
马琳·杜马斯:艺术与挑衅的一生
马琳·杜马斯 1953 年 8 月 3 日出生于南非开普敦,早年在奎尔斯河的半乡村地区度过。她的母亲海伦娜是一名家庭主妇,父亲约翰内斯经营着一家名为 Jacobsdal 的小型家族葡萄园,该葡萄园成立于 1916 年。杜马斯与她的两个哥哥 Cornelis 和 Pieter 在一个新教阿非利卡人家庭中长大。自 1652 年第一批荷兰定居者抵达好望角以来,荷兰归正会一直在南非占有重要地位,并塑造了她家庭的大部分价值观。尽管很少直接谈论种族隔离,但杜马斯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她回忆道:“我们家里有一位女工,我会坐在她旁边给她读书。我们彼此非常热情,但我们不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她的家乡相对偏僻,娱乐活动很少,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小。电影院可以放映电影,但受到严格审查。
杜马斯从小就喜欢收集图片,画卡通女孩。她说:“我画的都是脸或人物,即使我很小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从来没有画过树。”1966 年,杜马斯 12 岁,父亲因肝病去世。她最大的哥哥接管了家族葡萄园,至今仍在经营。随着父亲的去世,杜马斯注意到家庭讨论变得更加政治化。她回忆道:“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种族隔离被辩护为一种‘隔离但平等’的发展制度。人们认为,白人欧洲定居者和黑人土著文化差异太大,无法融合,只有麻烦制造者才会不快乐和暴力。那些抗议的人被称为恐怖分子和共产主义者。”
杜马斯很早就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72 年至 1975 年,她就读于开普敦大学的米凯利斯美术学院。这些年是她成长的时期,她接触了各种艺术学科和有影响力的思想,包括概念艺术、身体艺术和表演。除了艺术,她还学习了伦理学、哲学和理论。她的摄影讲师 Dimitri Nicolas-Fanourakis 鼓励她探索黛安·阿勃丝等有影响力的摄影师的作品,这让她看到了视觉艺术作为连接当下的力量。
杜马斯于 1973 年开始绘画,早期作品表现出对政治的兴趣以及她作为南非白人女性的身份。她尝试了多种媒介,包括文字、拼贴画和水彩画。
由于对南非的政治环境不满,且个人问题不断,杜马斯于 1976 年离开南非。她获得了为期两年的奖学金,进入荷兰哈勒姆的独立艺术学校 Ateliers 63(现名为 de Ateliers,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学习。适应那里的生活很困难;她被孤立,并经常因为她是南非白人的背景而受到评判。她原本期待一种充满活力的反主流文化,但发现荷兰的生活方式很克制。“60 年代结束了,”她说。“荷兰人一点也不华丽,我很失望。”最终,她加入了艺术圈,结识了迪克·朱厄尔 (Dick Jewell) 和保罗·安德里斯 (Paul Andriesse) 等人物。摆脱了祖国的审查,她拥抱了一个新的图像世界,收集和消费视觉媒体。除了在 Ateliers 63 上艺术课外,她还于 1979 年至 1980 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习心理学。尽管她在荷兰的起步充满挑战,但她最终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一直留在那里。
她早期的作品具有概念性和实验性,在欧洲获得了一定的关注。1979 年,她在巴黎的一家画廊举办了她的首次个展。1982 年,她参加了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一年后,阿姆斯特丹的海伦·范德梅伊画廊在那里举办了她的首次个展。1984 年,杜马斯受邀参加悉尼双年展,她的作品与迈克·凯利和安瑟姆·基弗等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展出。回想起那段经历,她说:“我有一间自己的小房间,展示一点这个,一点那个。不是很连贯,当时我还不为人所知。我身边是那些男孩的英雄作品,这让我想和男孩们竞争一下。”
这次经历对杜马斯来说至关重要,促使她重新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媒介。1985 年,她与保罗·安德里斯 (Paul Andriesse) 举办了首次个展,展出了 11 幅大型肖像画。转向大型油画标志着她职业轨迹的重大转变。
杜马斯与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格哈德·里希特一样,属于以照片(通常来自报纸、杂志或电影剧照)为基础创作作品的具象艺术家一代。杜马斯的作品很难按时间顺序分类,因为她围绕特定兴趣创作主题和系列作品,包括卖淫、战争、爱情和死亡等主题。
杜马斯以富有表现力的肖像画而闻名,这些肖像画代表了荷兰传统的“tronies”风格,即注重强烈个人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肖像画。她喜欢独自工作,避免使用真人模特:“我不想有人在我的工作室里。我想一个人画画。”她很少复制一幅完整的图像,而是选择裁剪或放大细节。她的作品包括各种各样的主题,既有名人也有匿名人士,从艾米怀恩豪斯到本拉登,还有无名妓女。她的色调和风格很有辨识度,融合了一种感官混乱感和超现实的柔和感,跨越了现实与幻觉的界限。
1987 年,杜马斯生下了女儿海伦娜,女儿的父亲简·安德里斯是她的艺术品经销商保罗·安德里斯的表弟。女儿出现在杜马斯的许多作品中,包括一系列关于怀孕和生育的作品。杜马斯很少探索自传主题,但她更喜欢使用当代社会中更广泛的主题。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杜马斯与摄影师安东·寇班合作开展了一个名为“脱衣舞女郎”的项目,重点关注阿姆斯特丹的脱衣舞俱乐部和窥阴秀。寇班的照片成为杜马斯绘画的基础,创作了一系列突破色情和窥阴癖界限的作品。
杜马斯曾多次获奖。1995 年,她代表荷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98 年,她荣获大卫·罗尔奖;2012 年,她荣获荷兰国家艺术奖;2017 年,她荣获汉斯·西奥·里希特绘画和平面艺术奖,并将奖金捐赠给德累斯顿的年轻艺术家。
除了艺术创作,杜马斯还经常授课,她认为教学是一种有价值的交流。她说:“教学很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我教东西,还因为对话,它能让你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仍然相信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2007 年至 2009 年,杜马斯作品回顾展在三大洲巡回展出。展览以《破碎的白色》为名在日本拉开序幕,随后移师南非,以《亲密关系》为名,这是杜马斯作品在祖国的首次大型展览。展览在美国画上句号,在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休斯顿梅尼尔收藏博物馆展出,展览名为《测量你自己的坟墓》。
杜马斯的作品由纽约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Gallery) 代理,他不断探索新的主题,最近推出了一些有关宗教和神话的作品。
探索身份和社会的阴暗角落
马琳·杜马斯 (Marlene Dumas) 深入探究人类身份和社会的深层含义。她的作品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精心塑造的外表背后,我们是谁?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着哪些令人不安的真相?杜马斯在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长大,很早就了解了生活的矛盾。如今,她被誉为 21 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以揭示身份复杂性的亲密而又情感超然的肖像画和挑战社会规范的政治色彩浓厚的艺术作品而闻名。
杜马斯的作品通常具有梦幻般的特质,这得益于她对油画和水彩的娴熟运用,色彩柔和,线条锐利与模糊形成鲜明对比。她独特的视觉语言使她成为一位标志性艺术家。在每一件作品中,她都产生一种紧张而强烈的能量,模糊了外表与隐藏现实之间的界限,要求观众反思他们所看到的和没有看到的。杜马斯经常从报纸、杂志和电影剧照中获取照片,解构或抽象原始背景以提供新的视角。
她的作品以暴力与纯真之间的不断对话为特点,鼓励观众直面社会最黑暗的问题,如死亡、战争、种族主义和性。杜马斯认为,“没有对生活阴暗面的反思,就不会有美。”
杜马斯是杰出的女性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员,她们将肖像画提升到超越虚荣的境界,探索心理、社会和政治主题。她与珍妮·萨维尔、丽莎·尤斯卡瓦奇、塞西莉·布朗和伊丽莎白·佩顿等艺术家共享这一空间。2008 年,杜马斯成为最受推崇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画作《访客》(1995 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63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创下了纪录。
通过艺术对抗社会
自画像与邪恶
这幅画取材自马琳·杜马斯本人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四十多岁,面带微笑,回头张望,一头鲜艳的橙色头发勾勒出她的脸庞。她淡蓝色的眼睛聚焦在画布之外,下巴放在手上若有所思。这幅明亮而迷人的自画像与标题形成鲜明对比,参考了汉娜·阿伦特对纳粹德国平庸之恶的争议性思考。图像和标题之间的脱节增加了一层复杂性,因为杜马斯巧妙地将纳粹政权与南非的种族隔离联系起来,她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完成这幅画时,种族隔离正全面实施。
对于杜马斯来说,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自画像,更是对身份和共谋的有力陈述。作为一名南非白人,她用自己的形象提出了关于个人和社会责任的问题,表明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错误。在反思这幅肖像时,杜马斯指出:
“我不是来宣扬自由的。
我的到来,展现了我这个时代的疾病症状。
我就是这个时代所有错误的典型例子。”
画家(1994)
这幅引人注目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个身高超过六英尺、体型巨大的年轻女孩。她赤身裸体,皮肤光亮,皮肤呈半透明状,双手沾满蓝色和红色,暗示着鲜血。她的上半身呈蓝色,与下半身的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而她的脸色苍白如鬼。未完成的脚部和粗线条增加了她形象的原始感,而她挑衅的表情令人不安。这幅肖像画基于杜马斯的女儿海伦娜在夏日用手指绘画的快照。通过去除这种背景,杜马斯将天真的场景变成了黑暗而激烈的场景,突出了童年的双重性质:既天真无邪,又可能残忍。
标题《画家》重新定义了女孩作为创造者、艺术力量的形象。这种强有力的重新构想将她提升为艺术家,同时也探索了爱与母爱的复杂情感。海伦娜本人后来表示,这是她母亲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邻居(2005)
这幅肖像画描绘的是一位面容平静的北非青年,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邻居十分相似。然而,这幅画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以穆罕默德·布耶里为原型的,他因 2004 年谋杀荷兰电影制片人 Theo van Gogh 而出名。布耶里的原教旨主义信仰驱使他犯下了残酷的罪行,加剧了荷兰对极端主义的恐惧。杜马斯的这幅肖像画是她“Man Kind”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探讨了媒体在欧洲煽动人们对阿拉伯裔男性的恐惧和怀疑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杜马斯直面了我们本能的偏见,促使观众质疑对某些群体的描绘。她对布耶里人的刻画十分克制,凸显了恐惧与偏见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杜马斯本人则扮演着“操纵者”的角色,指出公众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图像的影响。
多萝西·D-Lite(1998)
这幅挑逗性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个弯腰的裸体女人,以一种既吸引又挑衅观众的方式暴露自己。这幅作品是杜马斯的MD-Light系列的一部分,以阿姆斯特丹红灯区妓女的宝丽来快照为基础。杜马斯使用水彩画增强了人物的感性和随意性,使其既充满幽默感又充满脆弱感。艺术史学家艾玛·贝德福德 (Emma Bedford) 将其描述为“用金色巧妙地突出了这一点”,突出了女性身体的诱惑力和禁忌。与埃贡·席勒的情色肖像画相呼应,杜马斯大胆地对抗了社会对性的规范。
哭泣的墙(2009)
这幅大型画作于 2010 年在纽约大卫·茨维尔纳画廊的“靠墙”展览中展出,探讨了以巴冲突。一群举起双臂的男子站在墙前,这幅画作取材自一张以色列士兵搜查巴勒斯坦人的照片。杜马斯通过省略士兵,创造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这一场景也可能类似于在耶路撒冷哭墙祈祷的信徒。这种层次丰富的意象唤起了共同的人性,超越了政治分歧,突出了普遍的苦难。
杜马斯通过这幅画来批判媒体如何在冲突中操纵感知,剥离图像的特定背景,以鼓励观众将其视为对人性的更广泛反思。
珍(2005)
这幅私密作品取材于小野洋子 1970 年的电影《飞》中的一张剧照,特写了一位女性的身体,尤其是用红色突出的乳头。主体似乎在睡觉,也许是在享受片刻的愉悦,但这幅作品属于杜马斯的死亡系列。在这里,杜马斯模糊了感官与死亡之间的界限,暗示身体可能是一具没有生命的尸体。这幅图像挑战了传统的死亡描述,将其转化为一种强有力的死亡警示,让观众直面肉体的双重本质:诱人而有限。
杜马斯的每件作品都抓住了复杂的主题,让观众直面社会禁忌和自己的先入之见。她的艺术仍然是对身份、恐惧和人类黑暗冲动的有力探索。
现代艺术中坚定的声音
马琳·杜马斯被广泛认为是 21 世纪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家之一。她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她亲密而又超然的肖像画,探索了身份的微妙层次,并经常融入来自政治色彩浓厚的图像和媒体来源的主题。她的作品既具有挑衅性,又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安,提供了一种复杂的现实视角,揭开了社会假象的面纱。杜马斯通过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透明的颜料,无畏地应对一些社会上最具挑战性的禁忌——种族、恐怖主义、性和怪诞——这使得她的大型作品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杜马斯是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她彻底改变了肖像画,为肖像画注入了深刻的心理和社会反思。她的作品与吕克·图伊曼斯、卢西安·弗洛伊德、伊丽莎白·佩顿和珍妮·萨维尔等著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产生了共鸣。2008 年,杜马斯的画作《访客》(1995 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以 63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身价最高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标志着她影响力巨大的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常问问题
马琳·杜马斯 (Marlène Dumas) 是谁?
玛琳·杜马斯是居住在荷兰的著名南非艺术家。她专注于父母身份、性和死亡等主题。她的作品经常展示人体和面部。
大仲马的艺术手法重点是什么?
杜马斯在艺术创作中使用多种照片,如宝丽来照片和报纸图片。她通过绘画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她的人物形象小巧,贴近地面,这增加了作品的张力。
大仲马对原始资料的使用对她的作品有何影响?
杜马斯认为她的照片具有政治性,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她修改了这些照片,并保留了个人收藏。这创造了一种连接个人世界和公共世界的独特方式。
大仲马的作品探讨了哪些主要主题?
杜马斯的艺术展现了人类的弱点和强烈的情感。她的肖像挑战了关于我们是谁的旧观念。她还以新的方式评论文化偶像,让我们思考他们在今天的角色。
杜马斯的作品如何挑战传统肖像画?
杜马斯让抹大拉的玛丽亚和玛丽莲·梦露等文化偶像看起来与众不同。这挑战了人们对女性和种族的旧观点。它打破并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些人物的方式。
大仲马对色彩、形式和笔触的运用有何意义?
杜马斯将抽象和具象风格相结合,以表达深刻的情感。她对色彩和形状的运用有助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使她的肖像画充满情感。
马琳·杜马斯的作品对全球艺术界有何影响?
杜马斯在艺术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作品在很多地方都有展出,并被收藏在重要的藏品中。她在艺术市场上的成功使她成为当今艺术界的关键人物。
来源链接
- https://thegentlewoman.co.uk/library/marlene-dumas
- https://smarthistory.org/marlene-dumas-models/
- https://worldhistoryedu.com/marlene-dumas-life-paintings-and-major-accomplishments/
- http://www.artnet.com/artists/marlene-dumas/biography
- https://www.p55.art/en/blogs/p55-magazine/quem-foi-a-artista-sul-africana-contemporanea-marlene-dumas?srsltid=AfmBOoqTe8jptV53bvS8op-gmpO3EYoo2mRPOhzu1hCI29nL7_GyCR1L
- https://magazine.artland.com/female-iconoclasts-marlene-dumas/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lene_Dumas
- https://www.frieze.com/article/marlene-dumas-profile-245
- https://www.studiointernational.com/index.php/marlene-dumas-mourning-marsyas-review-frith-street-gallery-london
- https://www.anothermag.com/art-photography/4309/marlene-dumas-emotion-as-art
- https://www.singulart.com/en/blog/2024/04/02/the-painter-by-marlene-dumas/?srsltid=AfmBOorTPt_abzZm0CnfrBrghIkVPdxhkNo241He4QDPqHkon5e2QHaK
- https://medium.com/new-european-painting/marlene-dumas-the-raw- humanity-of-painted-emotion-876255bb3cbe
- https://s3.amazonaws.com/menillibrary/MarleneDumasGG2009.pdf
- https:// human.libretexts.org/Courses/Prince_George's_Community_College/Introduction_to_Art__Art_History_Part_2/13:_Global_cultures_(1980_-_now)/13.03:_Identity_and_the_body
- https://www.absolutearts.com/artsnews/2002/02/22/29678.html
- https://artincontext.org/marlene-dumas/
- https://blog.fabrics-store.com/2019/09/02/marlene-dumas-dangerous-beauty/
- https://www.pinaultcollection.com/palazzograssi/media/dl/guide_marlene-dumas_eng.pdf
- https://www.phillips.com/detail/marlene-dumas/UK010921/14
- https://theconversation.com/you-start-with-the-image-marlene-dumas-at-the-tate-modern-37461
- https://contemporaryand.com/exhibition/marlene-dumas-the-image-as-burde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