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瑟姆·基弗:通过艺术直面历史

安瑟姆·基弗:通过艺术直面历史

Selena Mattei | 2024年9月16日 12分钟阅读 0 评论
 

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年 3 月 8 日出生,是一位杰出的德国艺术家,以使用非常规材料探索历史和记忆主题(尤其是大屠杀和纳粹遗产)而闻名,获得了重大赞誉和国际认可。

安瑟姆·基弗 1945 年 3 月 8 日出生于德国多瑙艾兴根,是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其作品直面历史的阴暗,特别是大屠杀的暴行和纳粹统治的遗留问题。受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导师彼得·德雷尔和霍斯特·安特斯的影响,基弗的艺术采用了稻草、灰烬、粘土、铅和虫胶等非常规材料,并经常借鉴保罗·策兰的诗歌和卡巴拉神秘主义来探索记忆和创伤的主题。他的大型象征性作品,包括《玛格丽特》《天使的等级》等,为他赢得了新表现主义和新象征主义核心人物的称号。自 1992 年以来,基弗主要在法国生活和工作,2018 年,他获得奥地利公民身份。


艺术家传记:安瑟姆·基弗

安瑟姆·基弗于 1945 年出生于多瑙艾辛根,当时正值二战结束前夕。他在战争废墟中长大,这段经历对他的艺术视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弗的父亲是一名德国美术老师,他早年的生活环境以多瑙艾辛根的满目疮痍为特征,这座城市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轰炸。 1951 年,他的家人搬到了奥特斯多夫,后来他就读于拉施塔特的公立学校,并于 1965 年高中毕业。最初,基弗在弗莱堡大学攻读法律预科和罗曼语,但他很快将注意力转向艺术,在弗莱堡和卡尔斯鲁厄的艺术学院学习,并于 1969 年获得学位。1971 年,基弗在霍恩巴赫(瓦尔杜恩)建立了一个工作室,并一直留在内卡-奥登瓦尔德县直到 1992 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德国岁月,反映了他对德国文化和历史主题的深入关注。1992 年,基弗搬到了法国的巴尔雅克,离开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孩子。 2008 年起,他与第二任妻子、奥地利摄影师雷娜特·格拉夫 (Renate Graf) 住在巴黎,直到 2014 年离婚。2017 年,《经理人杂志》将基弗评为德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也是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执导的 3D 纪录片《安瑟伦》( Anselm ) (2023) 的主角。

基弗的作品深深植根于传统神话、文学和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探索。他早期的灵感来自保罗·策兰和英格博格·巴赫曼等文学人物,而他后期的作品则融合了犹太-基督教、古埃及和东方元素。宇宙起源论是他艺术探索的核心,反映了对理解存在和表现不可理解事物的追求。基弗的艺术创作过程涉及与材料的“精神联系”,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对材料进行转化。他最初在修理管道时接触到铅,这反映了他对炼金术及其象征意义的迷恋。稻草是他经常使用的另一种材料,象征着能量和转变。基弗重视作品中秩序与混乱之间的平衡,强调作品展示环境的重要性。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用照片记录的表演,尤其是《占领》《英雄的象征》,在这些作品中,他挑衅性地模仿了纳粹在不同地点的敬礼。1969 年,他首次举办个展,展出了备受争议的政治行动。多年来,基弗以其宏大的画作而闻名,这些画作经常加入铅、玻璃和植物材料来创造有纹理的厚涂表面。他的作品经常涉及德国神话和文学的主题,以及历史和宇宙主题。在 20 世纪 80 年代,基弗的艺术变得更加物质化和雕塑化,扩展到包括对古代历史、神秘象征和社会创伤的引用。他从 1995 年到 2001 年的一系列绘画探索了宇宙主题,而他的作品《二十年的孤独》是一堆巨大的白色账簿和手工书,以对艺术家精液的挑衅性使用而闻名。基弗的后期作品包括雕塑和绘画,这些作品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他在伦敦的塔太·罗帕克画廊和白立方画廊举办的展览,以及他在卢浮宫和大皇宫举办的大型装置艺术,都凸显了他对历史、神话和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持续关注。自 1969 年以来,基弗还参与了书籍设计,使用铅、油漆和矿物质创作了层次分明、象征性的作品。他的工作室非常大,包括位于法国巴尔雅克的改造后的丝绸工厂,反映了他对创造沉浸式艺术环境的承诺。2008 年,基弗搬到了巴黎,离开了他的巴尔雅克工作室,这仍然是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性艺术品

安瑟姆·基弗的一系列标志性作品反映了他对历史、神话和人类状况的深刻理解。他的早期杰作之一《巴门尼德的第二次罪恶堕落》 (1969 年)展示了他将油画与哲学深度相结合的开创性方法,探索了衰败和转变的主题。他 1969 年出版的书《你是个画家》和引人入胜的《职业》一页(1969 年)展示了他对文本和图像之间相互作用的兴趣,强化了他的概念方法。《精神救赎的德国路线》(1975 年)和《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天堂穹顶之下》 (1970 年)展示了他对水彩画的精通,而《四位一体》(1973 年)和《父、子、圣灵》 (1973 年)等大型作品则体现了他使用木炭和油在粗麻布上创作宏伟而充满精神的作品的典范。基弗对历史和文化叙事的探索也体现在《冬季风暴行动》(1975 年)和《革尼撒勒湖》 (1974 年)中,他在这两件作品中运用油、虫胶和其他材料来唤起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末世的景象。他后来的作品,包括《世俗智慧之道》(1976-77 年)和《齐格菲忘记了布伦希尔德》 (1975 年),继续突破物质性和象征性的界限,巩固了基弗作为当代艺术中枢人物的地位。


展览历史

安瑟姆·基弗的职业生涯中举办过许多重要的展览,这些展览凸显了他在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力。1969 年,他在卡尔斯鲁厄的凯撒广场画廊举办了首场个展,之后他与乔治·巴塞利兹一起代表德国参加了 1980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他的名气也随之日渐提升。基弗的作品曾在杜塞尔多夫美术馆(1984 年)、芝加哥艺术学院(1987 年)和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91 年)等知名机构举办过大型个展。值得注意的回顾展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98 年)、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2001 年)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2014 年)的个展。他雄心勃勃的装置艺术项目包括巴黎大皇宫的“纪念碑”(2007 年)和卢浮宫的场地特定作品,他成为自乔治·布拉克以来第一位在世艺术家创作永久装置作品。基弗还为他的巨作《棕榈树之日》(2006 年)重新布置了洛杉矶第一浸信会教堂,后来又于 2010 年将其改造为安大略美术馆。2013 年,他在霍尔艺术基金会和 MASS MoCA 开设了一个长期装置,展出了重要的雕塑和绘画作品。他的 70 岁生日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国家图书馆和莱比锡美术博物馆(2015 年)举办了大型回顾展。2016 年,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展示了他的木刻画,进一步巩固了他的遗产。最近,基弗于 2018 年 5 月在洛克菲勒中心推出了他在美国的第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即《圣蛇》雕塑,其灵感来自埃及宗教符号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安瑟姆·基弗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过无数享有盛誉的奖项和荣誉,凸显了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1990 年,他被授予沃尔夫奖,1999 年,他因一生的成就而获得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该奖项表彰他对历史的复杂参与以及他用艺术来解决道德问题和文化创伤。2008 年,他还荣获德国图书贸易和平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视觉艺术家。他的荣誉包括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包括都灵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安特卫普大学和布雷拉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基弗获得了保罗·盖蒂奖章(2017 年)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骑士司令十字勋章(2023 年)等重要奖项。他的创作过程涉及使用铅、虫胶和稻草等炼金术材料,反映了他对转变和能量的迷恋。这种兴趣反映在他艺术市场的成功上,他的作品,如《致无名画家》 (1983 年),在拍卖会上创下了新纪录。基弗的作品收藏于世界各地的主要公共收藏馆,包括柏林汉堡火车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等。著名的私人收藏家包括 Eli Broad 和 Andrew J. Hall。

相关艺术家
查看更多文章

ArtMajeur

接收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