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兵是谁?
乔志兵通过在上海和北京经营夜总会和卡拉 OK 酒吧而致富,在过去十年中已成为中国国际当代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据 ARTnews 报道,他的藏品令人印象深刻,涵盖 500 件作品,其中包括 Sterling Ruby、Theaster Gates、Thomas Houseago、Olafur Eliasson、Michaël Borremans、Damien Hirst 和 Wilhelm Sasnal 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它还包括张恩利、刘伟、徐震、邱晓飞、杨福东和欧阳春等中国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他的收藏以阿德里安·维拉尔·罗哈斯 (Adrián Villar Rojas) 的《消失的剧场》(2017 年) 和傅丹 (Danh Vo) 的《无题》(2015 年) 等重要作品而闻名,这是一件由傅丹 (Vo) 的父亲雕刻的玻璃艺术品,在 2018 年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 Museum) 的 Vo 调查中展出。
2006年,出于装饰空墙的愿望,乔开始了他的艺术收藏之旅。他创建了上海油罐综合体,这是一个位于黄浦江畔的艺术博物馆和休闲设施的融合体,对五个废弃油罐进行了重新利用。该综合体由北京的 OPEN Architecture 建筑事务所设计,占地约 640,000 平方英尺,其中包括约 100,000 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坦克上海是西岸文化走廊的一部分,这是一项政府举措,旨在加强龙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等不同艺术场馆的文化规划,该项目由《ARTnews 200 强》中另一位著名人物布迪·德 (Budi Tek) 创立。于 2019 年开幕,维拉尔·罗哈斯 (Villar Rojas) 举办了题为“有时你会想,在相互关联的宇宙中,谁在梦见谁?”的个展。
专访乔志兵
您进入艺术收藏领域的旅程最初源于您想要装饰上海和北京的夜总会的愿望。然而,这种追求很快就发展成了对当代艺术的深刻迷恋,导致你积极投身于收藏世界。如今,收藏行为对您的意义有何演变?
我对当代艺术的热爱使我的收藏有能力概括我所经历的时代。它已经变成了我所经历的时间的有形表现。
您能否分享一下目前哪些艺术家特别热衷于吸引您的注意力,以及是什么激发了您对他们的兴趣?
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对我们不断发展的世界拥有独特见解并且有能力点燃我的灵感的艺术家身上。
您的艺术追求是否经常带领您踏上全球各地的艺术之旅?
踏上航行的旅程,领略世界艺术的魅力,并以此为窗口,了解不同的文化,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此外,我的旅行让我有机会参观私人艺术收藏,并与那些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
您认为购买一件艺术品的决定与它的呈现环境交织在一起吗?
事实上,我相信一件艺术品的展示环境可以极大地影响一个人购买它的决定。然而,个人经历在影响我在艺术收购领域的选择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5年,您建立了乔空间,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场所,不仅展示您的私人艺术收藏,还邀请外部艺术家参与。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种包容性方法对您来说很重要吗?
我对当代艺术的热情促使我致力于推广它。管理一个机构,而不是仅仅收藏,引入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机构,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策划出色的展览。
去年(2019年)3月,您开始了另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即“TANK上海”的开业,将一个巨大的前工业油罐场地改造成一个多功能艺术中心。在将这个巨大的空间重塑为您对广阔的艺术场馆的愿景时,您认为遇到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是什么?
建立TANK上海的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没有预先确定的蓝图,这是一次探索之旅。尽管如此,缺乏先入为主的观念成为了一个优势,因为它使我摆脱了束缚,允许大胆的实验。
TANK上海的总体愿景是让艺术能够影响更广泛的受众,培养更大的文化影响力。
对于完全不熟悉艺术市场的人来说,您会如何描述它?
艺术是一个能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的领域;它延伸到美学领域。它有能力丰富你的智力深度,使你能够以新的、深刻的方式感知世界。
您是否建议将任何私人拥有的艺术收藏作为值得公众探索的目的地?
当然,我强烈建议您参观以下可公开访问的私人收藏:
弗朗索瓦·皮诺 - 探索宏伟的格拉西宫和蓬塔德拉多加纳,享受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梅拉和唐纳德·鲁贝尔 - 沉浸在迷人的鲁贝尔博物馆中,见证他们非凡的收藏。
Christian 和 Karen Boros - 不要错过参观 Boros 收藏的机会,这是一个等待您探索的当代艺术宝库。
巧空间与坦克上海
1.乔空间位于上海西岸龙腾大道,是由收藏家乔志兵负责管理的私人展览场地。这个独特的空间致力于展示杰出的当代艺术家,包括来自国际舞台和中国充满活力的艺术景观的人才。乔空间的办展方式独特,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为杰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除了个人收藏之外,乔先生的愿望是将当代艺术的魅力传播给更广泛的艺术爱好者群体,培养对这一迷人流派的共同欣赏。
2. TANK上海代表着一个开创性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化的艺术中心,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建筑、城市景观、自然和令人惊叹的黄浦江全景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当代艺术展览、活动和活动。 TANK上海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80号,占据徐汇滨江中心的黄金地段,毗邻黄浦江畔。这五座巨大的坦克曾属于历史悠久的上海龙华机场(1966 年退役),构成了 TANK Shanghai 的结构基础。这些坦克拥有宽敞的内部空间,高度超过 15 米,其特点是工业圆顶和优雅的弧形轮廓。 TANK上海共有五个坦克,其中三个相互连接,作为该机构的专用展览空间。其余两辆坦克发挥辅助作用。它构成了一个艺术生态系统,无缝融合了多样化的展览区域、翠绿的公园、开放的绿地、迷人的广场、河滨景观和迷人的咖啡馆,使其成为上海充满活力的标志性艺术文化焦点。
聚焦坦克上海
上海黄浦江畔,一处空置的工业场地上曾经有5个废弃的航空油箱。这些储罐是该市前龙华机场的遗迹,由 OPEN Architecture 进行改造和复兴。在六年的时间里,这些废弃的储罐从单纯的废物容器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当代艺术中心,储罐内部设有画廊和其他公共空间。 Tank Shanghai 是全球罕见的航空油箱再利用范例,自 2019 年 3 月开幕以来,吸引了数百万参观者,并在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上海坦克被设想为一个混合空间,同时充当艺术博物馆和热情公园,为人类和自然世界创造一个独特的天堂。该项目的特点是开放、交通便利、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它不仅尊重该场地的工业历史,而且旨在挑战场地边界和划分的传统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坦克上海有意识地拒绝边界限制的概念。广阔、缓坡的景观草地延伸至并环绕每个水箱画廊,使人们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街道和河边。这一设计邀请游客和路人在城市环境、自然世界和艺术领域之间流畅地穿梭。在上海更加独特的文化努力的背景下,这种方法培养了非凡的社会包容性。许多冒险前往坦克的人不仅是为了欣赏艺术展览,也是为了在该项目起伏的景观草坪上慢跑或享受野餐。这种博物馆空间异常开放的方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优势,并为艺术中心激发了新的运营范式。
短短一年内,坦克上海不仅举办了著名的艺术展览,还举办了时装周、书展、艺术节、人工智能会议。通过向不同的观众介绍艺术中心内传统上的封闭空间,坦克上海为以前的工业区和更广阔的城市西南岸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该项目建筑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创建一个占地 5 公顷、绿树成荫的 Z 形“超级表面”,实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这个超级表面充当五个坦克之间的连接线,无缝地交织着场地的各个方面。其中两个水箱坐落在这个超级表面上方,而其余三个则部分淹没,形成自由流动的室内公共区域,并有机会进入其下方的画廊。每个坦克的入口坡道都被钢板包围,与原始坦克优雅的弯曲结构形成视觉对话。围绕水箱的台阶兼作咖啡馆的座位。落地窗和天窗充满了这些原本光线昏暗的地下空间,自然光线充足,让画廊参观者可以观察远处公园里季节的变化。
超级曲面从黄浦江延伸至龙腾大道,有效恢复了公众进入曾经无法进入的黄浦江滨的通道。蜿蜒穿过公园的路径网络为游客提供了不仅探索河滨而且探索其他各种公共空间的机会。梯田水景通向铺好的城市广场,隐藏的喷雾装置在夏季会产生清爽的薄雾。毗邻广场南侧的是一片“城市森林”,由树木和本土草组成,提供阴凉和宁静的自然休养地。次要的草地广场覆盖了场地的东部,作为活动和休闲活动的开放空间,并在户外音乐节期间作为观众的站立区。两个较小的画廊以及一系列可供公众参观的艺术装置散布在整个公园中。坐落在城市森林中的“反射画廊”采用镜面不锈钢包裹,展示了坦克的艺术辉煌。第二个多功能“项目空间”俯瞰河流和绿树成荫的倒影池,具有独特的锯齿形屋顶线,故意与水箱的优雅曲线形成鲜明对比。
改造这五个坦克所采用的建筑策略是根据其中不同项目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的。 Tank 1 设有两层的现场表演室和酒吧,采用鼓形内槽和弧形墙壁,以增强音乐表演的音响效果。 Tank 2 被指定为餐厅,围绕中央圆形庭院布置,顶部设有可供露天用餐的屋顶平台。 Tank 3 有意保留其原有结构,提供独特的圆顶空间来展示大型当代艺术品和装置。添加了一个可操作的圆孔天窗,将自然光甚至降雨引入画廊内部。 4 号坦克由一个三层立方体组成,为画廊展览和画布艺术提供更传统的空间,而 5 号坦克则增加了一个矩形体积,穿过坦克的核心并出现在两端,形成两个阶段。从外部角度来看,这些坦克保留了其原有的工业美学,仅在设计中偶尔添加了圆形或胶囊形的开口和舷窗。
坦克上海体现了城市艺术机构的全新范式,弥合了历史遗产与未来愿望之间的差距,重新点燃了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并将艺术与自然领域无缝融合。该机构打破了传统的限制,作为一个无界限的艺术中心运作。在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时,坦克上海将坚持培育和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的发展,在城市文化景观中培育团结感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