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勤 Hk Pang
简介
彭庆勤,1969年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目前为一位书画篆刻艺术工作者,以创作及教学为主,闲睱之际研究艺术理论和撰写艺术评述。1993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后曾任该学院纯美术系讲师。多次参于国内外,大小型联展,交流展,义展,邀请展等,曾担任过一些相关艺术团体的职务。先后成立隴西畫舍,研墨草堂书画篆刻艺术工作室。
探索彭庆勤 Hk Pang的当代艺术品,浏览最近的艺术品并在线购买。 分类: 当代马来西亚艺术家. 艺术领域: 绘画. 帐户类型: 艺术家 , 加入会员自2007 (出生国家 马来西亚). 在ArtMajeur上购买彭庆勤 Hk Pang的最新作品: 彭庆勤 Hk Pang:发现惊人的作品的当代艺术家。浏览艺术品,购买原创作品或高档的印象。
艺术家的评价, 传记, 艺术家的画室:
承认
传记
简介
彭庆勤,1969年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目前为一位书画篆刻艺术工作者,以创作及教学为主,闲睱之际研究艺术理论和撰写艺术评述。1993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后曾任该学院纯美术系讲师。多次参于国内外,大小型联展,交流展,义展,邀请展等,曾担任过一些相关艺术团体的职务。先后成立隴西畫舍,研墨草堂书画篆刻艺术工作室。
正在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艺术活动
影响
教育
认证的艺术家的价值
成就
关于ArtMajeur的活动
最新消息
当代艺术家彭庆勤 Hk Pang的所有最新消息
简介
简介
彭庆勤,1969年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目前为一位书画篆刻艺术工作者,以创作及教学为主,闲睱之际研究艺术理论和撰写艺术评述。1993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后曾任该学院纯美术系讲师。多次参于国内外,大小型联展,交流展,义展,邀请展等,曾担任过一些相关艺术团体的职务。先后成立隴西畫舍,研墨草堂书画篆刻艺术工作室。

文章
展览
2006
-马来西亚当代水墨画精英展2006.
2004
海内外知名书画家作品展。河南郑州。
2003
-马中国际书画交流展。2003-11-22 ~2003-11-30
-第二届(2003年)马来西亚。中国书法交流展。
The 2nd Malaysia-Chin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2003.
2001
—第一屆 (2001年)馬來西亞全國書法大展 2001-12-9 ~ 2001-12-12
—“創系美展” 董教總新紀元學院 舉辦 2001-12-1 ~ 2001-12-12
—“朱子格言書法展” 馬來西亞朱聯合會。華社研究中心 聯辦 2001—11-30 ~ 2001-12-2
—“筆。意。墨。韻”國際水墨畫學術邀請展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 上海美術館 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浦江縣人民政府主辦, 展出于杭州, 上海, 香港及日本。2001-10-21~2001-10-23
—國際書法聯盟馬來西亞國際書法大展。
—新加坡 / 馬來西亞書法!交流展。
—第一屆全國篆刻展 馬來西亞書藝協會主辦 中央藝術學院畫廊展出
2000
-当代水墨。二人水墨画展。吉隆坡valwntine willie fine art 画廊。
1997
-第四届国际书法交流〖吉隆坡〗大展
-〖马来西亚素描〗邀请展。马来西亚国家画廊主办。
1996
-现代水墨画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作品展,吉隆坡MIA画廊
-四人联展,吉隆坡ISETAN画廊
-〖边陲〗WAN画廊六周年记念展,吉隆坡。
1995
-马来西亚百家书法展,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主办。
-马来西亚,新加坡书法交流展,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主办
-“THE YONG ONES”本区域最有前途的11位青年艺术家,吉隆坡南洋画廊
1994
-〖积极的生活〗主题画展,WAN画廊邀请
-现代水墨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展,吉隆坡MIA画廊
-青年艺术,常年展,马来西亚国家画廊主办
-〖84-94 MIA之后〗MIA校友联展
1993
槟城,马六甲书法交流展
1992
-〖心画〗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毕业展
-〖SEOUL 92〗国际现代书法大展,韩国
1991
-韩国,马来西亚书法交流展,韩国东方研书会主办
1990
-九人书法联展
1989
-马来西亚,新加坡书法交流展,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主办
1988
-新加坡,马来西亚书法交流展,新加坡书法协会主办

文章
SELECTED EXHIBITION
2001
- 1st Malaysia calligraphy exhibition 2001
-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association`s Malaysia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exhibition.
- Singapore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Singapore.
- 1ST Malaysia national seal-cutting art exchange art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At CAA art gallery, Kuala Lumpur.
2000
-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velentine willie fine art. Kuala Lumpur.
1997
- 4th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Kuala Lumper) exchange art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Kuala Lumpur
- - ‘MALAYSIA DRAWINGS’ national art gallery.
1996
- 2nd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society’s art exhibition,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 4 POINTS’ join exhibition. Isetan gallery. Kuala Lumpur.
-
- 4 POINTS’ join exhibition. Isetan gallery. Kuala Lumpur.
- ‘PERIPHERY’ 6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geleriwan. Kuala Lumpur.
1995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show at throughout the land)
- Malaysia Singapore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Kuala Lumpur.
- ‘THE YOUNG ONES’ Nan yang gallery of art. Kuala Lumpur.
1994
- The ‘ life after MIA 84~94’ exhibition at creative center, Kuala Lumpur.
- The city-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exhibition, architecture club. Kuala Lumpur.
- The ‘ 7 space’ a joint art exhibition.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 ‘BAKAT MUDA SEXAMAN’ national art gallery, Kuala Lumpur.
- 1st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society’s art exhibition,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 ‘Positively a life’ exhibition, galeriwan. Kuala Lumpur.
1993
- Pulau Pinang / Melak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1992
- ‘Seoul 92’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exhibition. Kuala Lumpur.
- The ‘EXPRESSIONS’ fine art diploma show, Malaysia institute of art,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1991
- Korea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Korea.
1990
- 9-man joint calligraphy art exhibition. Malacca.
1989
- Malaysia / Kore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Malaysia.
1988
- Singapore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Singapore.

请用艺术说服我:与彭庆勤访谈
【初稿】请用艺术说服我:与彭庆勤访谈
文/蔡长璜
书写,尤其是汉字的书写,或者用毛笔誊录抄写,在某种程度上说,如今已被原子笔、乃至键盘所取代了。在书法美学的修辞中,“书写性”究竟是一种手段,还是目的?八月,午后,古城,在荷兰街的一栋战前建筑里,我循著诸种与书法攸关的当代性问题走访了青年书家彭庆勤。
问:就书法的发展而言,究竟是纵向地从书法的审美趣味中寻求深化,还是横向地将其它艺术的话语系统移植过来更加可行,甚至更加有效,反过来说:你认为什麽是书法所不能丢弃的东西?
答:一言以蔽之,就像所有艺术不能丢弃的──精神性。一名创作者应当关注的是其个人内在的精神活动,不仅仅是形式、技巧的掌握罢了。当然,在我的观念里,书法之所以称为艺术,莫不是它借用人的“书写行为”,并且将之转化为一种具有表达力的审美创造;相对之下,绘画(painting)就是一种“绘画行为”了。
问:一直以来,书法与现代生活文化型态的相关性乃是你的探索焦点。我的问题是:面对一个如此庞大的课题,你是从何著手的?
答:这不免要把我的故事简述一遍:少年十四、十五便倾心于书法,艺院时期的画作,或多或少已显露出个人关心的身份定位问题。毕业后创制的一批水墨画,主要便反映了我对马华文化的思考,这些作品均比较深刻、严谨、且费心耗神,我只嫌它还不够直接。
另一方面,我长期以来都有阅读马华文学的创作与论述的习惯,印象最为深刻的,首推陈大为的〈甲必丹〉和〈会馆〉等“南洋组诗”。诗,显然是语言的艺术,他的诗彻底讲出我的感觉──他对于本区域的族群的历史叙事、文化情感和成长记忆竟然跟我如斯相像。──因而萌起一个意念:可否将他的诗境转换到我的书法里?
旋即便产制了不少试验性的作品,除了陈大为,其中还包括了多位当代马华诗人的诗作。从技术的难度言之,我的体会是:书写过程中始终无法触动内心所想。设若我们以传统的书体、格式去表现的话,它自然会产生一种排斥性,也就是说,虽然你誊写一首现代诗,观者往往对有关内容视而不见,甚至以为用毛笔便是很悠远、很古人。及后,我也发现我们的生活习惯总是主宰著大家的思考判断。譬如像一首诗,它展现在读者眼前时已不存在书写的形迹,而是化为方形、齐整的印刷体了。这诱引我尝以深一层地去搜寻蕴含其中的关系。
问: 当你把现代诗、印刷体等挹注到创作里,主要的目的是什麽?
答:让人从视觉上把握它,一如我们第一次接触一首诗作时的状况,即可阅、亦可读。开始的阶段还蛮棘手的,我执意要撇开传统式书写,以便谐拟出印刷体的样式,所以不断压抑著自己的情绪。
无论如何,骨子里,我还是非常重视书写的触感,于是便从这些“平板的形象”里逐渐地转向、纳入书写性的表现。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自我调整,好不容易才衍变出类似写法的书体。
问:你似乎在重新发明书法的话语系统,或者,打造一种崭新的实践方式……
答:我在寻找书法向前走的途径,包括储备创作上所需要的每个小步骤。以传统的角度来讲,临摹便是一种储备──你拿到什麽帖就临什麽帖,仿佛有点无意识的状态,──里头缺乏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向或审美需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著我。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很多书法以外的创作形式,眼见绘画、舞蹈、音乐、电影……等都已长足跃进了,唯有书法仍旧墨守陈规、固步自封。以中国的情形为例,比方说:华乐必然面对了西洋乐的冲击,中国画则对比著西洋画──雕塑和建筑亦然。然而,书法却例外,它处于一种独特的脉络里,因而使到很多人就只是从书法看书法,看得不亦乐乎,即使现代化,也是沿著传统书法的路来走的……
问:我倒是对你的作品比较感兴趣,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你对审美的发生预设了什麽条件?换句话说:你希望一名观者如何去接受你的作品?
答:书法不同绘画,可以一目了然。赏观一幅书法作品需要较长的时间,观者需要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去阅读,而且不可大意。在这个点上,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并无二致。
对于很多艺术家,包括我自己在内,创作上的表达是一种需要。事实上,我就是在寻求一个贴切的东西,通过这个形式,可能是当代的,所以我就很重视它的各种元素,就是我们每一次在,跟文字有关系,在阅读上的视觉元素相关,然后把它呈现出来,在享受阅读的时候,慢慢感受到,里头正谈著我,谈著我们自己。
问:除了挪用一些现成的诗作,你是不是也必须加入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
答:每一次的选择都是经过思考的,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我选了这样的表现方法、书体、抑或某某人的现代诗,里头就含有我的思考痕迹,它将会透过作品慢慢地渗出来。
就艺术本体观之,创作者务需注入个人的思想感情,书法也要具有表达性、思想性,不应该囿限在毛笔和宣纸上。好像井上有一(1916~?),他的生活与书法息息相关,长年累月沉浸于瀚墨世界里。这位日本书法家有一系列的作品,写了64幅的一个单字──贫,写了逾30年,而这个“贫”字正好代表了他的生命历程和生活取向。他的笔墨很精致吗?不见得。然而,那些作品却足以揭示出他的内在精神价值。
我生于马来西亚,纵使我的成长背景不经意地导致我的“存在状态”疏离了本土的环境,但我毕竟是个马来西亚人啊!我的生存记忆深植于此,我一定要表达出类似的生存感觉和文化想像,作品中的精神价值肯定是属于马来西亚的。我生存在这个特定的区域、时空底下,所以更需要创造、记录这个特殊的身份和情境。这是我的出发点。
【彭庆勤简介】
1969年诞生在马六甲,作为1980年代中响当当的书法群体──“古城五友”中坚份子之一,1993年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毕业,后任该院讲师。多年以后,庆勤回流马六甲,专事创作与教学,亦兼任一些艺术团体的职务。闲暇之际,潜心钻研艺术理论和撰写书法评述,由之而激荡著个人书法观念的模塑、成形。在创作路上,他纵横自如,杂而且精,在本地书法社群中可谓非等闲之辈。
【作品资料】
01,〈黄建华诗:?〉(那蹲在风中揉茶的……)
01-A,(局部)
02,〈陋室铭〉
03,〈白yao诗:柏屏三帖〉
04,〈鹰视〉
05,〈陈大为诗:治洪前书〉
06,〈一茶端来两袖清风、真意无言悟者应受〉
07,〈饮普洱茶、听广陵散〉
08,〈辛金顺诗:?〉(局部)

本土意识的书法创作那里寻?
本土意识的书法创作那里寻?
――年轻书画家彭庆勤提问 朵拉
自认小时候异常好动,不爱读书的彭庆勤,“三岁父亲已去世,母亲为了我和姐姐,四处工作。”坦诚的彭庆勤直认不讳。“真的是野孩子,只喜欢打球,不喜欢读书。”学习书法还是因为和朋友玩闹开始,“一同打球的朋友说他会写书法,我们不相信,随口说,如果你写得比那个贴在咖啡店墙上的啤酒广告的新年对联还要好的话,我们就跟你学。”结果他看到朋友的书法以后,成为朋友的学生。
“幸好和书法结缘,不然早就变坏蛋了。”他庆幸地自嘲。
那时刚进中学,“一起学习的几个同学,不久,一个一个都得奖。”在马六甲,学习和比赛书法的风气很盛。“只有我一个人,什么奖都没有。”不过,练书法却练出兴趣来,不断地写。“楷书不行,听另一朋友的劝告,转从隶书入门。”意外有了丰富的收获。“开始在书法比赛中得奖。”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有一份成就感。”17岁,有人找他去会馆当书法老师。他当然明白自己的资格还不到家。
“来要求的人说,找不到人,你去试试看啦。”从此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为了当老师,一有书展,赶快去找有关书法的著作,书帖,努力地阅读。“万一学生问起来,老师什么都不会,太丢脸。”埋头苦读,“存到一点钱,就赶快去吉隆坡书店找书法书。”学问一点一滴累积,对书法的兴趣更为浓炽。越读越有意思,为了买书的钱,自己学篆刻。“买石头回来帮人刻印章,赚钱为了买更多书来读。”他将自己整个地投入在书法的研究里。“理论的书纵然看不懂,照样先吞下去再说。”像今天的孩子背三字经一样。“背熟了,总有一天,就会明白。”
凭着对书法的热爱,做着推广的工作,一有比赛就参加,“得奖等于是对自己的书法水平的一种评审。”他终于获得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的奖学金,进入MIA修读纯美术。
他承认这是人生的转捩点。“家境是一穷二白,做梦也没想到。”他也感谢许多帮忙他的人。“钟正山、曾子才(已故)、莫泰熙、叶逢仪、刘仕旺、黄海昌、谢忝宋等老师。如果没有他们,我没有今天。”
今天他是大马年轻一代的书画艺术创作者。
彭庆勤和普通书画家的不同之处是“我的创作不在乎笔墨线条,我追求的是精神,笔墨的精神,东方的精神,道的精神。”他坚持自己“要画出我的思考,我关心的是本土文化的意识。”最近他的作品“画金龙鱼,背景有华文字,龙的图腾。”这幅作品形成的原因是“我回来马六甲,开始养鱼,这是我小时候的嗜好。后来研究,发现金龙鱼是本地的原产品种。金龙有许多种类,只有一种适合生存于大马的彭亨河。”事实上“古代已有金龙鱼,是恐龙时代吧。我就想,它可以象征华人在大马的位置。我们以龙的传人自称,而它是龙鱼,又是古代就存在的,华人本身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五千年。既是古代的又属于本土的,于是就开始画金龙鱼,将华文字当成背景。”彭庆勤把他画中的暗喻一一解剖。
他努力把自己对本土文化的思考化为艺术创作,期待观者从他的作品中看见他要表现的意思,并且和他一起来思考,来努力。
“一定要把书法本土化。”他强调。“大部分写字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以日本为例。“在日本的书法,有他们自己的特性,发展出来,一看就知道是日本的,和中国人的区分出来。”他认为“在大马的书法家,大家就是跟,跟古代或者当代的,但一定要是来自中国的,缺乏自己的方向。”
这一点是他所不能苟同的。“我在书法界,看到太多,都是只要跟中国的就是对的。书法内容非要古代书文。”他没有反对,“不是不准去写,但是除此之外,应该有更多的选择。”在书法的创作上他尝试突破。“最近我作了一批作品,书写的内容是马华诗歌。”他强调“这就是我的本土性思考,我认同它,于是用它们来作我的作品呈现。”与此同时,他遇到不认同他的人“批评我写现代诗,怪怪的,不够传统。”还有一些人“甚至讲,这种文学,没有文化内涵,”他不理反对的声音,“对我不是这么一回事。”最初引发他有关这一点的思考的源头是“著名的理论家,浙江中国美院院长陈振濂教授,是一个研究范围涵盖整个书法界的著名学者。他在他的著作《线条的世界》里,提到海外书法的历史和发展,把东南亚国家的书法,归类为“保存型”的书法。所谓的保存型,陈教授解释,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但因国家政策,他们不看华文,读英文;其他包括大马,华文文化是边缘和个人的选择,这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环境,因此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只能保存祖先带下来的模式,保存文化而已。”彭庆勤非常认真地“这是2003年出版的书。我们在大马,积极推动书法。大马书艺协会成立20多年,做了什么?确实是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说我们是保存型书法。”因此他自省“我们缺乏的是一种自己的书法的意识问题。像马华文学的自觉,我们没有。”
彭庆勤的省思令人深思,对于他的努力,大家充满期待。

文章
書 畫 篆 刻 藝 術 工 作 者
Pang heng khan
Born in1969, Melaka, Malaysia.
Artist for Chinese calligraphy, seal-cutting, ink-painting.
1993~1999, lecturer . Malaysia institute of art. Teaching Chinese calligraphy, seal-cutting, ink-painting.
EDUCATION1
1992, Diploma in Fine Art, Malaysia institute of art, major in ink painting.
ORGANISATION (situation & member)
National judger of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Research director,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Malacca affiliated).
1997~1998, exhibition director of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Member of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society.
SELECTED EXHIBITION
2001
- 1st Malaysia calligraphy exhibition 2001
-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association`s Malaysia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exhibition.
- Singapore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Singapore.
- 1ST Malaysia national seal-cutting art exchange art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At CAA art gallery, Kuala Lumpur.
2000
-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velentine willie fine art. Kuala Lumpur.
1997
- 4th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Kuala Lumper) exchange art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Kuala Lumpur
- - ‘MALAYSIA DRAWINGS’ national art gallery.
1996
- 2nd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society’s art exhibition,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 4 POINTS’ join exhibition. Isetan gallery. Kuala Lumpur.
-
- 4 POINTS’ join exhibition. Isetan gallery. Kuala Lumpur.
- ‘PERIPHERY’ 6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geleriwan. Kuala Lumpur.
1995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show at throughout the land)
- Malaysia Singapore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Malaysia calligraphy society. Kuala Lumpur.
- ‘THE YOUNG ONES’ Nan yang gallery of art. Kuala Lumpur.
1994
- The ‘ life after MIA 84~94’ exhibition at creative center, Kuala Lumpur.
- The city-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exhibition, architecture club. Kuala Lumpur.
- The ‘ 7 space’ a joint art exhibition.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 ‘BAKAT MUDA SEXAMAN’ national art gallery, Kuala Lumpur.
- 1st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society’s art exhibition,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 ‘Positively a life’ exhibition, galeriwan. Kuala Lumpur.
1993
- Pulau Pinang / Melak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1992
- ‘Seoul 92’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exhibition. Kuala Lumpur.
- The ‘EXPRESSIONS’ fine art diploma show, Malaysia institute of art, gallery MIA. Kuala Lumpur.
1991
- Korea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Korea.
1990
- 9-man joint calligraphy art exhibition. Malacca.
1989
- Malaysia / Kore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Malaysia.
1988
- Singapore / Malaysia calligraphy exchange exhibition. Singapore.
AWARDS
1996
- Honorable Mention. Philip morris group of companies, ASEAN art awards in Malaysia. National art gallery.
1995
- Honorable Mention. Philip morris group of companies, ASEAN art awards in Malaysia. National art gallery.
1994
- Honorable Mention. Philip morris group of companies, ASEAN art awards in Malaysia. National art gallery.
- Talent prize. ‘2nd Maple leaf award’ international oriental wash and ink art exhibition,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and Canada institute of Chinese art.
1993
- Merit award. National ‘new artist award’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Top –art-gallery.
1992
- Talent prize. ‘Maple leaf award’ international oriental wash and ink art exhibition, Canada institute of Chinese art.
1989
- Telent prize. ‘New artist award’ top-art-gallery.
home
26, Taman Temenggung, Bukit sebukor, 75150 MELAKA.
Office
Earth Collectoins
64,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 75250 MELAKA.
phone
012-2827108, 06-2865934(H), 06-2861210(O)
]
email
